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12-23
根据合同法第54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误解人)可以要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因此,当事人可以申请变更合同内容或撤销合同。撤销权的行使可以通过协商方式进行,如果对方未反对撤销权人的意思表示,合同将被撤销。然而,撤销权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行使,否则撤销权将消失,合同将变为有效合同。
为认定合同中的重大误解,以下构成要件必须同时满足:
1. 表意人因误解作出了意思表示
首先,表意人必须将其意思表示表达出来,体现在合同条款中,否则无法评价是否存在误解。其次,表意人的意思表示必须是因为误解造成的,即表意人的错误认识与其意思表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 对合同的内容发生了重大误解
重大误解必须是对合同的主要内容发生了重大误解,并导致了合同的订立,使当事人能够主张撤销合同。一般的误解并不足以使合同撤销。只有对合同的主要内容发生误解才可能影响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从而使误解方的订约目的不能达到。
3. 误解是由误解方自己的过错造成的,而不是因为受到对方的欺骗或不正当影响造成的
通常情况下,误解是由表意人自己的过失行为造成的,即由其不注意、不谨慎造成的。如果表意人具有故意或重大过失,则不能按误解处理。法律不允许当事人在自己具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情况下,以其行为对自己不利为借口随时提出撤销。在实践中,一般过失或重大过失的区分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4. 误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有可能对误解方造成较大损失
由于当事人对合同内容的错误认识,基于此种错误认识而订约,必然会影响到其所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才能称为重大误解。大多数情况下,误解会给误解方造成一定损失。法律从保护意思表示不真实的误解方的利益出发,允许其撤销或变更合同。即使合同尚未履行,也可能仅造成轻微损失甚至未造成实际损失,仍应按重大误解对待。若以造成误解方较大实际损失为条件,则会将尚未履行的重大误解合同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