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5-02-04
根据新婚姻法规定,无论房产证上是一方的名字还是双方的名字,只要是夫妻双方婚后共同出资(包括贷款)取得的房屋产权,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离婚后,夫妻双方婚后出资(包括贷款)取得的房屋产权需要进行分割。首先,需要明确房屋产权的归属,无论房产证上是一方的名字还是双方的名字,房屋都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其次,需要明确房屋的价值,按照市场价计算,而不是按照购房合同金额计算。然后,需要区分权益部分和债务部分。即取得房子的一方需要向未得房的一方支付房屋价值的一半,并独自承担剩余本金及利息的偿还。
如果是婚后使用一方的个人财产购房,需要证明该财产属于一方个人,双方可以签订协议证明购房款项来自一方个人财产,而非夫妻共同财产,并在办理公证和房产证登记时明确注明,这样房屋就属于一方的个人财产了。
如果是父母出资购房,可以由父母书写赠与书,并明确注明是赠与给一方而不是双方,然后进行公证,这样房屋也属于一方的个人财产。
如果婚后单独购房,使用的是个人婚前财产,该房产并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个人婚前的存款属于个人财产,购房只是财产形式的改变,并不会改变个人财产的本质,所以该房产仍然属于个人财产。
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19条规定,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在婚姻关系延续期间并不会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而根据《婚姻法解释二》第11条规定,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然而,如果使用个人财产购买的房产不论是作为投资还是居住,房产本身只是财产形式的变化,并不能视为收益,因此不会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
随着新婚姻法的颁布,很多人对离婚后财产分配问题存在疑惑,不清楚什么是个人财产和夫妻共有财产。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大家解决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