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7-16
在民法典出台之前,遗产的继承遵循《继承法》的规定,其中包括遗嘱继承的方式。遗嘱继承是指被继承人在生前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对财产的继承意愿,并在死后依法执行。
除了遗嘱继承外,《继承法》还规定了法定继承的方式。法定继承是指在没有遗嘱或遗嘱无效的情况下,根据法律规定,按照一定的继承顺序确定继承人。
此外,《继承法》还规定了遗赠扶养的方式。遗赠扶养是指被继承人在生前与他人签订协议,约定对方在其死后享有一定的财产继承权或扶养权。
当事人申办继承权公证时,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申请人应向户籍所在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的公证处提出申请。如果涉及不动产的继承,则应到不动产所在地的公证处申办。
申请时需要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一) 继承人的身份证明,如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等。
(二) 申请继承的遗产的产权证明,如房屋所有权证明、银行存折等。
(三) 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该证明应由被继承人死亡时的医院或原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出具。如果继承人已死亡,也应出具继承人的死亡证明。
(四) 被继承人的亲属关系证明和有无依靠被继承人生活的人的证明,如继承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社会关系证明等。
从202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生效,其中关于继承的规定如下:
根据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条的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如果有相互有继承关系的数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难以确定死亡时间,则推定没有其他继承人的人先死亡。如果都有其他继承人,且辈份不同,则推定长辈先死亡;如果辈份相同,则推定同时死亡,彼此之间不发生继承关系。
根据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的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如果有遗嘱,则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如果有遗赠扶养协议,则按照协议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