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4-10-15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有责任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该法明确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且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有责任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他们应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二条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有责任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相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应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在作出与未成年人权益有关的决定时告知其本人,并听取他们的意见。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六条规定,如果父母因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无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应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
家庭暴力,简称家暴,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其他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
家庭暴力直接对受害者的身体造成伤害,使其感到身体或精神上的痛苦,损害其身体健康和人格尊严。家庭暴力发生在有血缘、婚姻、收养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例如丈夫对妻子、父母对子女、成年子女对父母等。妇女和儿童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但也有一些中老年人、男性和残疾人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家庭暴力可能导致死亡、重伤、轻伤、身体疼痛或精神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