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贸易壁垒对策措施研究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6-29
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分析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定义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一国出于环境保护的目的,制定一系列环境贸易措施,以限制或阻碍外国产品进口,从而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这些措施包括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限制、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以及绿色补贴等。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1. 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限制:发达国家以环境保护为名,对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的进口产品征收进口附加税,或限制、禁止其进口,甚至实施贸易制裁。2. 绿色技术标准:发达国家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这些标准是根据发达国家的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很难达到。3. 绿色环境标志:政府管理部门或民间团体根据严格的程序和环境标准向厂商颁发环境标志,附印于产品及包装上,表明该产品从研制、开发、生产到使用和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符合生态和环境保护要求。4. 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包装是减少废物、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且不污染环境的包装,在发达国家流行。5. 绿色卫生检疫制度:为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确保人类和动植物免受污染物、毒素、微生物、添加剂等的影响,许多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与技术标准。6. 绿色补贴: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算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
三、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分析
(一) 实施出口可持续发展战略面对绿色贸易壁垒,我们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协调对外开放与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同时,我们应意识到提高环境质量是提高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国家应实施扶持绿色产业的政策措施,给予绿色产业优惠政策。企业应将开发绿色产品作为优化产品结构的重要举措。(二) 加强国际合作与谈判我国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谈判,共同应对绿色贸易壁垒。通过与发达国家的对话与合作,争取更加公平和合理的贸易环境。(三) 提高技术水平和标准符合度我国应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技术水平,以满足国际环保标准的要求。同时,加强与国际标准组织的合作,提高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符合度。(四) 强化国内法律法规建设我国应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法规建设,制定更加完善和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以提高我国环境保护的能力和水平。
结论
面对绿色贸易壁垒,我国应采取多种对策,包括实施出口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国际合作与谈判、提高技术水平和标准符合度以及强化国内法律法规建设。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我国将能够更好地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维护我国的贸易利益和环境保护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