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认定为抽逃出资罪的有哪些情形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资产管理 > 注册资本法律知识

不认定为抽逃出资罪的有哪些情形

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4-07-19

 
160781
公司是属于法人组织,具有独立的财产权利,所以公司的债务是由公司的财产承担的,但如果股东出资不实或者有抽逃出资行为的,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的责任,那么不认定为抽逃出资罪有什么情形?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抽逃出资罪的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抽逃出资罪的客体是指侵犯国家公司资本管理制度的行为。

二、客观要件

抽逃出资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公司法规定的行为,包括未交付货币、实物或未转移财产权,以及虚假出资或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出资的行为。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违反公司法规定的未交付货币、实物或未转移财产权,以及虚假出资。
  2. 违反公司法规定,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
  3. 行为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行为人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如果数额较小、后果不严重,且没有其他严重情节,将不能构成抽逃出资罪。

以上三个方面缺一则不能构成抽逃出资罪。抽逃出资罪是选择性罪名,只要行为人违反公司法规定,实施了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并且行为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即可构成该罪,不必同时具备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

三、主体要件

抽逃出资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公司发起人或股东。公司发起人是指依法筹办股份有限公司事务的人,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是不确定的社会公众,人数众多且相互关系松散,且可随股票转让而变化。因此,在创设股份有限公司时,不存在全体股东共同协商设立的情况。公司发起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筹办创立股份有限公司所需进行的各项事务,如向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或省政府报批、制定公司章程、举行创立大会、公告招股说明书、签订承销协议等。这些人或单位即为公司发起人。

四、主观要件

抽逃出资罪的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即故意未交付货币、实物或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

延伸阅读
  1. 刑法抽逃出资罪的认定
  2. 公司股东抽逃出资的认定
  3. 抽逃出资的民事责任有哪些
  4. 抽逃出资罪辩护词范本最新
  5. 抽逃出资是怎样认定的

公司资产管理热门知识

  1. 占股权跟持股权有哪些区别
  2. 股权激励锁定期有多久时间
  3. 股权收购法人是否可以变更
  4. 股权激励无偿是否交税
  5. 增资后撤回出资属于抽逃出资吗
  6. 注册资本和股本的金额一样吗
  7. 增资扩股与股权转让的区别
公司资产管理知识导航

公司法纠纷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合伙清算纠纷
  3. 公司破产纠纷
  4. 新三板交易纠纷
  5. 融资纠纷
  6. 公司设立纠纷
  7. 股权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