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12-16
根据我国公司法和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股东私自卖地对公司利益造成侵害时,法人不需要承担责任,赔偿的责任由卖地的股东承担。
第二十条: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第四十九条:企业法人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除法人承担责任外,对法定代表人可以给予行政处分、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超出登记机关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非法经营的;
(二)向登记机关、税务机关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三)抽逃资金、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的;
(四)解散、被撤销、被宣告破产后,擅自处理财产的;
(五)变更、终止时不及时申请办理登记和公告,使利害关系人遭受重大损失的;
(六)从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动,损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
企业是从事生产、运输、贸易等经营活动,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法人是取得民事主体地位的企业。并非所有企业都能成为法人,例如合伙企业、独资企业等。企业法人以营利为目的,主要从事商业性活动。法律对不同的企业法人制定了不同的法律,例如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乡镇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以及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等。企业法人是财产主体,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是最活跃的,也是法律最需要规范的。
机关法人是获得法人资格的国家机关,是依法律直接设立的。例如,人民法院是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设立的。确认国家机关是否属于法人,应根据其是否拥有独立的财政预算经费和是否行使国家权力来确定。国家机关只有在参与民事活动时才被视为法人,若在行使国家权力发号施令时,则不是法人,而是公法主体。根据我国宪法规定的政体,机关法人通常指中央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法院和检察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和独立编制的各级军事组织。
事业单位法人是被赋予民事主体资格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过去是指由国家财政拨款、从事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如剧团、学校、图书馆、医院、报社、电台等单位。这些单位一般不从事商业活动,即使取得一些收益,也多带有辅助性质。然而,经济体制改革使得一些事业单位不再享有财政拨款,被改制为自负盈亏或实行企业化经营,例如科研院所、出版社、赢利医院等,使事业单位与企业的界限日益模糊。尽管如此,事业单位的主要目的仍是公益事业,这是事业单位法人与企业法人的一个区别。在事业单位从事商业活动时,判断其行为的合法性,需要以其公益性作为判断标准,而不仅仅以市场供需状况来认定其合理性。
社会团体法人是由法人或自然人组成,谋求公益事业、行业协调或同道志趣的法人,如协会、学会、研究会、基金会、联谊会、促进会、商会等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