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3-11-05
根据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规定,质押的股票可以被采取保全措施,但这不会影响质权人的优先受偿权。
根据该解释的第157条规定,人民法院可以对抵押物、质押物、留置物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但这不会影响抵押权人、质权人、留置权人的优先受偿权。
当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与债权人就股权质押达成一致协议后,双方可以签署《股权质押合同》。该合同从股东与债权人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该股权质押合同生效,债权人在股权上设立的质权并没有真正成立。根据《公司法》和《物权法》的规定,股权质权的成立必须经过一定的登记公示程序。为了确保融资安全并减少纠纷,双方在签订股权质押合同后,应完成以下两种登记程序。
根据我国《担保法》第78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份出质适用公司法股份转让的相关规定,质押合同自股份出质记载于股东名册之日起生效。尽管《物权法》已经修改了《担保法》第78条的相关规定,但将股权质押事项登记在股东名册上仍然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在实践中,由于股东将自己的股权出质后,很容易在股东与公司之间、债权人与公司之间产生矛盾。为了防止公司以各种理由对质押合同的效力提出质疑,债权人应要求股东履行股权质押的内部登记程序。因为内部登记具有足够的公示效力,可以对抗公司和其他股东。
外部登记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完成外部登记,债权人无法实现设立股权质押的目的。根据《物权法》第226条的规定,股东股权出质后,质权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时成立。因此,在签订股权质押合同后,应及时办理外部登记,以确保股权质押的真正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