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造假行为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会计法 > 会计核算法律知识

公司财务造假行为有哪些

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4-04-18

 
155599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公司要设立会计账簿的,对公司经营过程中的财务数据进行记录,公司的财务数据一定要真实有效,那么公司财务造假行为有什么?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法律术语解析

1.收入确认不规范

根据会计准则权责发生制的相关规定,公司应按时确认收入。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提前确认收入、滞后确认收入和虚增收入等财务造假行为,导致收入与成本费用不匹配,影响产品的毛利率可比性。虚增收入主要通过虚构客户、虚构订单、通过多角关系虚拟销售收入、随意划分收入确认期间以及对具有重大不确定性的销售订单确认收入。

2.成本确认不合理

企业在确认成本时,应按照收入与成本的配比原则合理确认成本。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公司通过减少或虚增成本的方式,以粉饰财务报表或逃避税务目的虚增或减少利润。

3.研发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界限不合理

研发费用的资本化和费用化界限存在明确的会计确认原则,但在实务操作中存在混乱。区分资本化和费用化的费用存在重大主观性,为财务造假提供了可能性。

4.虚增或延期确认期间费用(尤其是职工工资、奖金及福利)

企业应适当归集当期所属的期间费用,然而出于某种特殊目的,公司可能不适当地确认期间费用,延期确认、不确认或不适当确认,通过人为操纵来粉饰财务报表。常见的手法是不适当计提工资奖金,将来冲销或少计提辞退福利和高管薪酬等方式来影响公司利润。

5.折旧及摊销不合理

通常表现为在建工程转固时点不恰当、研发费用资本化支出、开办费等确认与摊销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从而导致会计利润不准确。

6.关联方交易不公允或交易复杂

根据准则要求,关联交易应公平进行买卖,然而公司可能通过低价向关联方购买材料、高价向关联方销售产品来虚增利润;也可能通过无偿占用关联方大额资金来虚增利润;还可能存在对控股股东和关联方进行违规担保,导致上市受限的情况。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法律责任

上市公司在发行上市时有信息披露义务,需要详细披露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如果公司进行财务造假,将承担法律责任。

财务造假是指未按照会计准则进行账务处理,包括假证、假账、假表等。只要存在一丝凭证是实际未发生的,就属于造假。

根据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定期发布财务报告。我国对上市公司的监管非常严格,一旦发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将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罚。

投资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向审计机构提起索赔,相关审计人员的从业资格也可能会被取消,并处以罚金。

相关标签: 财务费用为负数
延伸阅读
  1. 报表其他各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
  2. 中小企业利用房产抵押获得贷款的优势
  3. 按揭房担保属于抵押担保吗
  4. 某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筹建期间存在的税务问题
  5. 第一部分 总则

会计法热门知识

  1. 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合理性、正确性
  2. 会计行为的规范与制约
  3. 经营杠杆系数的计算方法
  4. 法律咨询合同的印花税问题
  5. 第一章:企业物流管理制度
  6. 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的程序和要求
  7. 资产负债管理的构成
会计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