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5-02-05
根据我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地方人民政府有权指示城市管理部门对违法建筑进行强制拆除,并对违法建筑的责任人进行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对于在乡村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规划许可证或未按照许可证规定进行建设的违法建筑,乡、镇人民政府有权责令停止建设并限期改正。若逾期不改正,可以进行拆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若建设单位或个人有以下行为之一,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权责令限期拆除,并可处以临时建设工程造价一倍以下的罚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建设单位未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竣工验收资料的,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权责令限期补报。逾期不补报的,可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逾期不拆除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权指示相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
在政府作出责令决定后,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提前15天通知被拆迁人,并认真进行宣传解释工作,尽量动员被拆迁人自行搬迁。
只有在被拆迁人在公告指定的期限内仍未自动搬迁的情况下,才能正式实施强制拆迁。
在强制拆迁时,应组织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和被拆迁单位负责人到现场作为强制拆迁的证明人,并由公证部门对被拆迁房屋及其内部物品进行证据保全。被执行人应当到场,若其拒不到场,不影响执行机关的执行。
在房屋证据保全时,公证机关应通知被拆迁人到场。如被拆迁人拒不到场,公证员应在笔录中记录。公证员应组织对所有物品逐一核对、清点、登记并分类造册。记录应包括活动的时间、地点,并由两名完全行为能力的在场人员核对后,在记录上签名。若被拆迁人拒绝签名,公证员应在记录中记明。
物品清点登记后,应将物品运至指定处所,并交给被执行人接收。若不能立即交给被拆迁人,拆迁人应将物品存放在合适的仓库中。同时,拆迁人应制作通知书,通知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领取物品。逾期不领取的,拆迁人应办理提存。
强制执行腾出的房屋应由裁决机关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