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8-11
质押合同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动产移交给债权人占有,并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优先受偿。
根据一般情况下的法律原则,合同在成立时即生效。质押合同属于一般合同,因此在合同签订时生效。
一些质押合同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后方能生效。如果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仍未办理批准手续,或者仍未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未生效。
对于规定合同需要办理登记手续的情况,但未规定登记后生效的,当事人未办理登记手续不会影响合同的效力,但合同标的物的所有权及其他物权不能转移。根据《物权法》的规定,抵押合同和商品房买卖合同属于这类合同,即未办理登记不影响合同的生效,但会影响物权的成立或转移。
当事人可以对合同的效力附加条件或期限。附加生效条件的合同,在条件达成时生效。附加解除条件的合同,在条件达成时失效。如果当事人不正当地阻止条件达成,视为条件已达成;如果不正当地促成条件达成,视为条件未达成。附加生效期限的合同,在期限届至时生效。附加终止期限的合同,在期限届满时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