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11-03
质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或者权利移交给债权人占有,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就该动产卖得价金优先受偿。
质押合同的生效是指依法成立的质押合同对当事人产生法律约束力。与一般合同的生效要求相同,质押合同的生效也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件:主体适格、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以及标的确定与可能。
主体适格指质押合同的当事人必须符合法律要求,不存在主体资格上的瑕疵。根据《民法通则》第55条第1项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行为人应当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根据《合同法》第9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因此,质押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此外,质押人还应具有对质押财产的处分能力,即对质押物享有所有权或处分权。
意-思表示是指向外部表明意欲发生一定私法上法律效果之意-思的行为。质押合同作为一种法律行为,必须符合意-思表示真实的要求。质押合同中的意-思表示是指质押当事人通过合同表达的意愿,即希望发生质押权设定效果的意-思。质押人与质押权人签订质押合同时,应当表现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意愿,并遵循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允许一方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使其违背真实意愿而签订质押合同。
根据《合同法》第7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因此,质押合同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禁止性规定,也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根据法律规定,质押财产必须是流通物和可转让财产,禁止质押不可流通的财产,如毒品、枪支弹药,以及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等。此外,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质押合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质押合同,以及其他违反法律强制性或禁止性规定的质押合同都属于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是被法律所禁止的。
合同标的决定着合同权利义务的质和量,因此,合同标的应具有确定性和可能性。标的确定是指合同成立时,其内容必须确定,否则合同的内容无法实现,合同也就无法生效。标的可能是指合同中的给付可能实现。
对于质押合同来说,其标的确定即为质押权的确定。质押权的确定性体现在质押物必须特定以及质押权所担保的债权必须特定两方面。《担保法》第39条和《物权法》第185条第2款对此均有明确规定。其中,“被担保债权的种类和数额”是质押权所担保的债权必须确定的要求,“质押财产的名称、数量、质量、状况、所在地、所有权归属或使用权归属”则是质押物必须特定的要求。如果质押合同的标的不确定,合同将无法产生法律效力。质押合同的标的可能是指质押当事人通过质押合同设定的质押权有可能实现。如果质押权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合同的标的将是不可能的。
我国的动产质押制度并没有一般性限制条件,除了《担保法》第37条规定的不可质押的财产之外。换句话说,我国的动产质押的标的物范围很广泛,包括以下几类:
这类动产的特殊性在于其权属状态以登记确定,并且交易需要进行过户登记。因此,有人称其为类不动产或注册不动产。国家对这些流动性强、价值较大的动产进行行政管理的需要,因此对其进行强制登记,以实现质押的公示效果。
这类动产是企业或农人生产所必需的,只能设立质押作为担保方式。因此,对于这类动产,应设立专门的登记制度和登记机关。通过专门的质押登记,规定第三人的查询义务,有利于第三人了解质押权的情况。此外,这几类动产的流动性较小,采用登记制度不会对交易产生太大影响。需要说明的是,可质押的牲畜应仅限于具有生产力的牲畜,不应允许对羊、猪、鸡、鸭等无生产力的动物设立质押。
这类动产由于流动性较大,允许设立质押不利于保护质押权人和第三人的利益。采取登记制度,规定第三人的查询义务,势必会影响交易的正常进行。因此,不应允许单独设立这类动产的质押,但可以与企业的其他财产一起设立浮动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