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质押合同应注意哪些方面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12-26
担保合同,是指为促使债务人履行其债务,保障债权人的债权得以实现,而在债权人(同时也是担保权人)和债务人之间,或在债权人、债务人和第三人(即担保人)之间协商形成的,当债务人不履行或无法履行债务时,以一定方式保证债权人债权得以实现的协议。
法律咨询:质押合同的要点
律师解答:质押合同的定义和关系
质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方将其动产或权利移交给债权人作为债权担保的行为。在质押关系中,出质人和质权人订立的合同被称为质押合同。
签订质押合同应注意的要点
第一,质押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
第二,质押合同应包括以下内容:
- 被担保的主债权种类和数额;
- 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
- 质物的名称、数量、质量、状况;
- 质押担保的范围,质物移交的时间以及其他需要约定的事项。如果质押合同未完全包括上述内容,可以进行补正。
第三,质押合同不得约定在债务履行期届满时质物的所有权转移为质权人所有。
第四,质押担保的范围一般应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质物保管费用和实现质权的费用。如果质押合同有其他约定,按照约定执行。
第五,质权人有权收取质物所产生的孳息,但应先用来抵扣收取孳息的费用。如果质押合同有其他约定,按照约定执行。
第六,可以质押的权利包括汇票、本票、支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股票、商标专用权、专利权和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以及其他依法可以质押的权利。
第七,以动产设质的,质押合同在质物移交给质权人占有时生效。以汇票、本票、支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出质的,应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将权利凭证交付给质权人。质押合同在权利凭证交付之日起生效。以依法可以转让的股票出质的,应向证券登记机构办理出质登记,质押合同在登记之日起生效。
相关法律知识
担保合同的从属性是指担保合同的成立和存在必须以一定的合同关系为前提。担保合同的订立目的是保障债务履行,保护交易安全和债权人利益。
担保合同的从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成立上的从属性:担保合同的成立需要相应的合同关系存在,并且担保合同所担保的债务范围不能超过主合同债权的范围。
- 处分上的从属性:担保合同应随主合同债权的移转而移转。
- 消灭上的从属性:主合同关系消灭时,担保合同关系也随之消灭。
- 效力上的从属性:担保合同的效力依赖于主合同的效力。担保合同可以与主合同同时订立,也可以在主合同订立后订立。
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如果当事人约定担保合同不从属于被担保的合同,那么当被担保的合同无效时,担保合同并不因此无效。《担保法》还明确规定了最高额保证和最高额抵押,允许为将来存在的债权预先设定保证或抵押权。
担保合同的补充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 责任财产的补充:担保合同在主合同关系的基础上补充了某种权利义务关系,扩张了保障债权实现的责任财产,或使债权人对特定财产享有优先权,增强了债权人实现债权的可能性。
- 效力的补充:在主合同关系正常终止时,担保合同中担保人的义务并不实际履行。只有在主债务不履行时,担保合同中担保人的义务才会履行,以实现主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