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的探讨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种类 > 不当得利法律知识

对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的探讨

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4-11-19

 
143677
《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围绕着对该条的理解,学界与实务界就无权处分行为之效力展开了热烈而持久的讨论。

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问题

一、无效说

根据《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权处分行为被认定为无效行为的例外。在我国民事立法上,无权处分行为一般应归于无效。

二、效力待定说

根据该条规定,无权处分行为被理解为我国民事立法针对无权处分行为所设置的一般规定,即效力待定行为。其中又存在两种不相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效力待定的无权处分行为是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合同即买卖合同;另一种观点认为,效力待定的无权处分行为应为物权行为即移转标的物所有权。

三、完全有效说

无权处分行为应认定为完全有效的行为,以保护多方利益,维护交易秩序,培育交易信用。

笔者赞同完全有效说的观点,因为:

1. 无权处分行为的含义

为了理解与物权变动有关的无权处分行为的含义,首先需要了解与物权变动有关的处分行为的含义。根据不同国家、地区的法制背景,不宜笼统对处分行为进行概念界定,而应以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为背景对其进行具体说明。简而言之,在物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下,无权处分行为指的是对标的物没有处分权的当事人所进行的、以引起标的物的物权变动为目的的物权行为;而在债权意思主义和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下,无权处分行为实际上指的是对特定标的物没有处分权的当事人所订立的、以引起标的物物权变动为目的的债权合同。

2. 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

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建立在物权与债权作为两种财产权的形态明确加以区分的基础上。在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下,债权合同仅产生债权债务关系,不导致物权变动的法律效果。因此,作为无权处分行为的债权合同的效力判断独立于物权变动的法律效果的判断。

3. 《合同法》第132条第1款的规定

有人认为,《合同法》第132条第1款规定的“出卖的标的物,应当属于出卖人所有或者出卖人有权处分”属于合同法上的强制性规定,根据《合同法》第52条第5项的规定,将出卖他人之物的买卖合同认定为无效合同。然而,该条款并非合同法上的强制性规定,因为它仅是倡导性地提出一种立法者认为较佳的模式,并不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产生实质性影响。

4. 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问题

认定无权处分行为为有效行为,并不意味着排除《合同法》第51条的适用。我国动产物权变动通过任意性规定来确定物权变动模式,允许当事人约定选择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物权变动模式。因此,无权处分行为若欲成为生效的合同行为,可以依据第51条规定的权利人追认、无处分权人取得处分权两种途径,使合同自始生效或自无处分权人取得处分权之时起生效。

延伸阅读
  1. 房子转租三大注意事项
  2. 无房本的买卖合同生效了的情况正当么
  3. 无权处分未经追认是无效合同吗
  4. 善意取得的适用范围
  5. 无权处分解除合同赔偿损失怎么计算

债的种类热门知识

  1. 银行不良资产能否追回
  2. 个人债务被起诉会连累配偶吗
  3. 老客户拖欠货款怎么办
  4. 国营企业倒闭债务怎么要回来
  5. 不良资产收购要注意什么
  6. 银行账户因电脑故障多出2万元是不当得利吗
  7. 个人债务纠纷算涉黑吗
债的种类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非法经营罪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担保
  4.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5. 债务人不按约定使用借款引起的纠纷
  6. 借款因无书面合同(欠条)引起的纠纷
  7. 金融借款纠纷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民间借贷还款协议书范本
  2. 公司还款协议书范本
  3. 房地产抵押合同范本
  4. 担保借条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