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埋藏物据为己有与不当得利的区别是什么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种类 > 不当得利法律知识

发现埋藏物据为己有与不当得利的区别是什么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5-01-10

 
143518
国家对文物一直是非常重视的,很多历史文物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经济价值,这就造成不少被利益蒙蔽双眼的人在发现埋藏物之后据为己有,甚至以此来谋取暴力,以至于文物得不到国家的保护,流传于市场,那么发现埋藏物据为己有与不当得利的区别是什么?手心律师网小编就相关问题给出了以下建议,希望可以解答您的困惑。

发现埋藏物与不当得利的区别

不当得利是指个人在无法律依据的情况下,通过使他人受损而自己获益的行为。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要求他人致损和自己获益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发现埋藏物则是指发现埋藏物所在地并据为己有的行为。拾得遗失物并不构成不当得利,因为它不符合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事实行为

事实行为,也被称为非表示行为,是指不依靠行为者的意思表示,而是基于某种事实状态而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例如,拾得遗失物和发现埋藏物等行为都属于事实行为。

发现埋藏物的归属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和隐藏物归国家所有。接收单位应当对上缴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扬或物质奖励。而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给失主,因此而产生的费用由失主承担。

国家对走私文物罪的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进出境物品表》的规定,国家馆藏的一、二、三级文物,即珍贵文物,禁止出口。此外,对于其他可能损害国家荣誉、影响民族团结或在政治上有不良影响的文物也禁止出口。刑法第151条规定的“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指的是国家馆藏的一、二、三级珍贵文物和其他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一般文物,即1795年以后的文物以及可以在文物商店出售的文物和民间个人收藏的文物,不属于走私文物犯罪的对象。

走私国家禁止出口文物的处罚

如果携带少量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或者携带少量三级文物之外的属于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且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以犯罪论处,根据刑法第13条中的“但书”规定。携带自己所有的文物出境进行收藏或个人欣赏的行为,不以犯罪论处,但文物应依法收归国家所有。如果有证据证明是为了带出国外进行营利,那么应以走私文物罪论处。

延伸阅读
  1. 不当得利 侵权行为 区别
  2. 不当得利与侵占罪的区别是什么
  3. 无因管理的成立条件有哪些
  4. 合同约定解除和不当得利的区别是什么
  5. 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的区别

债的种类热门知识

  1. 受托资产管理包括不良资产吗
  2. 银行不良资产能否追回
  3. 个人债务被起诉会连累配偶吗
  4. 国营企业倒闭债务怎么要回来
  5. 不良资产收购要注意什么
  6. 银行账户因电脑故障多出2万元是不当得利吗
  7. 个人债务纠纷算涉黑吗
债的种类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非法经营罪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担保
  4.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5. 债务人不按约定使用借款引起的纠纷
  6. 借款因无书面合同(欠条)引起的纠纷
  7. 金融借款纠纷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民间借贷还款协议书范本
  2. 公司还款协议书范本
  3. 房地产抵押合同范本
  4. 担保借条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