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1-03
债务的有效存在是债务承担的前提条件。如果债务自始无效或者在承担时已经消灭,即使当事人就此订立了承担合同,该合同也不会产生效力。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具有效力存在瑕疵的债务仍然可以成立债务承担。此外,将来发生的债务也可以设立债务承担,只是要等到该债务成立时才会发生转移的效果。在诉讼中,债务也可以由第三人来承担。
不具备可转移性的债务不能成为债务承担合同的标的。在司法实务中,通常认为以下债务不具备可转让性:
这类债务通常指与特定债务人的人身具有密切联系的债务,需要特定债务人亲自履行,因此不得转让。
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该债务不得转移。
合同中规定的不作为义务不具备可转让性。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转让权利或转移义务的,应当按照其规定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债务人将合同的全部或部分义务转移给第三方时,应当经债权人同意。目前,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债务转让只有一种方式,即债务人与第三人达成债务转让协议后再经债权人同意。然而,同意是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的民事法律行为,实际上就是当事人之间达成协议。因此,《合同法》规定的债务转移方式还包括承担人与债权人达成债务转让协议,并经过债务人同意以及债务人、第三人和债权人三方相互或共同达成协议的方式。
只有经过债权人的同意,原合同义务人与第三人之间的转让合同义务协议才能对债权人产生效力。这是因为债务作为一种义务是债务人必须履行的,而合同义务的履行直接关系到债权人权利的实现。如果允许债务人随意处分或转让其债务,就很难保证债权人的权益得到实现。如果合同义务的受让人没有履行义务的能力,或者信用不佳,那么债权人的利益甚至无法实现。因此,《合同法》明确规定:“债务人将合同义务全部或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