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条和借条哪个更管用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转移 > 借条法律知识

欠条和借条哪个更管用

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4-04-05

 
139759
借条和欠条虽然都属于证据,但是两者有所不同,一个是证明借款关系,另一个是证明欠款关系。从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角度讲,两者是共通的,实际上有所不同。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什么是借据

借据是一种书面凭证,用于记录债权债务关系。一般由借款人书写并签署,明确借款人已经欠下借款金额的债务。

借据是指在借用个人或公共资金或物品时,借款人向对方书写的一种凭证,即借据。在归还借款或物品后,借据人会收回借据并作废或撕毁。它是一种凭证性文件,通常用于日常生活和商业管理。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借据是一种书面凭证,用以表明债权债务关系。一般由借款人书写并签署,明确借款人已经欠下借款金额的债务。

借据和欠条哪个法律效力更大

借据和欠条都是一种手续和凭证,都是证据。它们都可以用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只是一个证明借款关系,另一个证明欠款关系。从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角度来看,它们是相似的,可以将它们理解为属于同一种关系,欠条是一种大概念,而借据是一种具体的概念。换句话说,借款肯定是欠款,但欠款不一定是借款。

所谓借据和欠条的“法律效力”大小问题,实际上是指借据和欠条作为证据对于债权债务事实的证明效力大小问题。

借据和欠条除了都可以反映某种债权债务关系和事实外,从外在形式、内涵大小以及形成原因来看,它们是有所不同的。然而,不能简单地比较它们的证据效力大小,并得出效力大小的结论。

欠条可以基于不同的法律关系和事实产生,例如购买合同的欠款、加工承揽的报酬、损害赔偿、合伙结账、企业承包、各种借款等。由于欠条的形成原因多样、不特定和复杂,容易引起对方当事人的异议和辩驳,使得双方纠缠不清。因此,欠条看起来不能产生明确的效果,其效力不是很大。

借据一般是基于特定借款事实形成的,反映了双方特定的借款法律关系,并进一步反映了双方基于借款的法律关系和事实形成的一方欠另一方款项的债权债务关系。通过借据本身往往较容易识别和确认当事人之间存在的具体法律关系和事实。借款人一般无需解释具体的法律关系,只需简单陈述借款事实,对方要抗辩或否认一般都很困难,从而方便法官确认真实的债权债务关系。因此,有人认为借据的效力要大于欠条的效力。

借据的八大陷阱

1. 故意写错名字

案例:王某父子向朋友张*祥借款20万元,并打下借据,约定一年后归还欠款及利息。王某父子在签署借据时故意将“张*祥”写成“张宗样”,到还款期后以借据名字不正确为由拒绝归还。虽然法院支持了张的主张,但张在接收借据时的疏忽付出了很大代价。

2. 非己借款,非己写条

案例:王某向张某借款10000元。在张某要求王某书写借据时,王某称要到外面找纸和笔,离开现场一段时间后返回,将借据交给张。后经法院鉴定,确认借据不是王所写。经调查,王承认借款属实,借据是其找别人仿照自己笔迹所写。

3. 利用歧义

案例1:李某借给周某100000元,向周某出具借据一份。一年后李某归还5000元,要求周某撕毁原借据,并为其出具新的借据:“李某借给周某现金100000元,现还欠款5000元”。这里的“还”字可以理解为“归还”或“尚欠”。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如果周某不能提供其他证据证明李某仍欠其95000元,其权利将得不到保护。

案例2:张某向王某借现金3000元,向王某出具借据一张:“借到张某现金3000元,2005年8月17日”。后王某持该借据向法院起诉,张某辩称该借据证明王某借款3000元,要求王某归还现金3000元。后经查证,张某在书写借据时,将本应写在现金3000元后的借款人名字故意写在“借到”二字后面的空格处,导致借据产生歧义,以达到不归还借款的目的。

4. 以“收”代“借”

案例:李某向孙某借款7000元,为孙某出具一份条据:“收条,今收到孙某7000元”。孙某向法院起诉后,李某辩称该收条是孙某欠其7000元的证据,因为孙某给他写的借据丢失了,所以为孙某写了收条。类似的还有“凭条,今收到某某元”。

5. 财物不分

案例:郑某给钱某代销芝麻油,在出具借据时,郑某写道:“今欠钱某芝麻油毛重800元。”这种偷“斤”换元的做法,使价值相差10倍以上。

6. 自书借据

案例:丁某向周某借款20000元,周某自己写好借据,丁某在借据上签名。后周某持丁某所签名的借据起诉丁某归还借款120000元。后查明,周某在20000前面留了适当的空隙,在丁某签名后加了“1”。

7. 两用借据

案例:刘某向陈某借款18000元。出具一份借据:“借到现金18000元,刘某”。后刘某归还该款,陈某以借据丢失为由,为刘某出具收条一份。后第三人许某持刘某借据起诉要求偿还18000元。

8. 借据不写利息

案例:李某与孙某商量借款10000元,约定利息为年息2%。在出具借据时,李某写道:“今借到孙某现金10000元”。孙某考虑双方是熟人,也没有坚持要求将利息写到借据上。后孙某以李某出具的借据起诉要求还本付息,法院根据合同法第211条的规定驳回了孙某关于利息的诉讼请求。

延伸阅读
  1. 如何使欠条具有法律效力
  2. 欠条借条的法律效力
  3. 欠款需找法人还是实际控制人
  4. 个人借款超过多少违法
  5. 持有借条或欠条如何维权

债的转移热门知识

  1. 债权转让协议和欠条的关系
  2. 承包装修总工程欠条
  3. 案情简介
  4. 债务抵消的法律条件
  5. 私下协商利息逾期一天两百有效吗
  6. 函件编号:
  7. 债务转移是否可撤销
债的转移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非法经营罪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担保
  4.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5. 债务人不按约定使用借款引起的纠纷
  6. 借款因无书面合同(欠条)引起的纠纷
  7. 金融借款纠纷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自然人借款合同范本
  2. 小额贷款个人借款合同范本
  3. 财产抵押借款合同范本
  4. 按揭贷款借款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