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3-03
本文探讨了任某在挪用公款过程中出具借条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任某是某村村委会的会计,根据2005年3月的土地征用事件,他挪用了10余万元的土地补偿款用于个人债务和工程准备资金。在2007年3月,为掩盖挪用的事实,任某在王某某的住处给其补写了一张借款5万元的借条。然而,挪用的款项至2007年12月案发时仍未归还。
根据本文分析,任某的行为应当构成挪用公款罪。作为村民委员会会计,任某在协助人民政府从事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管理过程中,利用职务便利,将公款挪用归个人使用,并进行营利活动。这种行为涉及侵犯财产关系和渎职,且数额较大,已经构成挪用公款罪。即使任某在挪用公款被发现后出具了借条,也不能改变其挪用公款的本质。
任某在挪用公款过程中出具的借条并不能成为他逃避刑事责任的“挡箭牌”。挪用公款是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实施的,而借用公款则是经过合法批准和债权人同意的结果。在本案中,任某是利用其职务便利擅自将公款挪用于营利活动,而后出具的借条并不能合法化其挪用公款的行为。因此,挪用和借用在本案中是可以明确区分的。
任某挪用的土地征用补偿费用属于其代人民政府管理的公款。土地补偿费用在未向土地被征用人补偿前无法确定归属,因此属于由村委会代为管理的土地征用补偿费用,也属于公款的范畴。因此,任某在事情败露后向土地被征用人出具的“借条”并不能改变其挪用公款的行为性质。
任某作为村委会会计,协助人民政府管理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挪用公款罪的犯罪主体要求。根据相关解释,任某属于基层组织人员依法从事公务的范围,具备挪用公款罪的主体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