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6-14
根据一般法理,代位权行使的效果直接归属于债务人。即使在债权人受领交付的情况下,代位权行使仍然被视为对债务人的清偿,而不是对债权人自身债权的清偿。这种将代位权取得的财产先加入债务人责任财产的做法被称为"入库规则"。
尽管合同法在字面上没有明确反映"入库规则",但从立法过程中的多个草案可以看出,这一规则一直存在。债权人行使的是代位权,虽然是以自己的名义行使,但代位权本身与代位权的客体并不是一回事。代位权的客体归属于债务人,因此其结果也应归属于债务人。简言之,债权人代位权的目的是保全债权人自身的债权,但不是直接满足自身债权,而是通过保全作为全体债权人共同担保的债务人的责任财产来实现。因为债权人代位行使的权利归属于债务人,所以其结果自然归属于债务人,成为对全体债权人的共同担保。代位债权人并不因代位而取得优先受偿权,只能与其他债权人平等受偿。这正是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本意,有些学者将其概括为债权人代位权的强制执行准备功能。
合同法第七十三条中的"债务人"是否包括保证人?保证人与债权人之间存在保证债务,自然属于债权人的债务人。根据担保法第十六条,保证可以分为连带责任保证和一般保证。在我国法律上,连带责任保证是原则,连带保证人与主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债权人可以先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因此,连带保证人属于合同法第七十三条中的"债务人"范畴。
在一般保证的情况下,一般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先诉抗辩权是一种一时的延期抗辩,类似于同时履行抗辩。关于先诉抗辩权是否可以阻止迟延责任的发生,解释上应采取"存在效果说"而排斥"行使效果说"。既然先诉抗辩权的存在本身就可以阻止迟延责任的发生,因此一般保证人没有主张债权人代位权的余地。如果这一观点成立,那么一般保证人似乎可以被排除在合同法第七十三条所谓的"债务人"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