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方式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11-06
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法律赋予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权利,在遇到需要使用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来行使这一法律赋予我们的合法权利呢?同时履行抗辩权又有哪些行使方式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方式
先为履行抗辩权
根据我国合同法,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的先后顺序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方先为履行、一方后为履行或双方同时履行。因此,合同履行抗辩权也可分为先为履行抗辩权、后为履行抗辩权和同时履行抗辩权。先为履行抗辩权是指在对方履约能力变差的情况下,自己先履约可能会有财产损失危险,因此在此情况下行使的抗辩权。先为履行抗辩权可因对方提供相当的履约担保而消失,因此也被称为保证履行抗辩权。
后为履行抗辩权和同时履行抗辩权
后为履行抗辩权和同时履行抗辩权都要求对方不迟于自己履行。这两种抗辩权的行使要件基本相同,只是行使后的法律效力有所不同。后为履行抗辩权的行使可要求对方先履行,在对方履行后,再按原合同约定,向后顺延一定时间来履行义务。
同时履行抗辩权与留置权的区别
形式和性质上的区别
同时履行抗辩权和留置权在形式上都表现为不为给付,但在性质和内容上有所区别。同时履行抗辩权属于债权性质,是从属于双务合同,是相对权。它只对于主张双务合同上的反对权的特定人,有拒绝给付的相对效力。而留置权属于物权性质,是绝对权。它在债权未受清偿前可留置其物,继续占有,对任何人均有权拒绝返还。
拒绝给付的范围
同时履行抗辩权之拒绝给付可以是物,也可以是行为;而留置权之拒绝给付一般仅限于物。
债权的要求
同时履行抗辩权所保证的债权必须是基于同一双务合同而生的相互反对债权。而留置权所担保的债权则不作严格要求,只要债权的发生与该物有所牵连关系即可。
目的和依据
同时履行抗辩权是基于公平原则,旨在使双方共同履行合同义务,实现合同宗旨。而留置权则是为了担保的目的。
消灭条件
同时履行抗辩权必须依义务人实际履行合同而消灭,而保证履行抗辩权可因对方提供担保而消灭。留置权则可因债务人提供相当的担保而消灭。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成立条件
基于同一双务合同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成立条件是双方之债务基于同一双务合同而发生。只有当不可抗力等不可归责的合同解除的条件出现时,同时履行抗辩权才消失。同时履行抗辩权仍然存在于一方不履行合同、不完全履行合同或逾期履行合同而承担违约责任的情况下。对于那些虽然不是因双务合同所发生的债务,但只要其相互之间具有牵连性,也应允许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
无先为履行合同的义务
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的一方当事人须无先为履行合同的义务。按合同约定,相对方应当先为履行合同的义务,或双方须有同时履行合同的约定。但如果相对人逾期履行合同,则可能使原合同约定无同时履行合同抗辩权的当事人获得同时履行抗辩权。
相对人有未为履行或未为履行之提出的行为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须相对人有未为履行或未为履行之提出的行为。该履行必须是合同规定的主要履约部分。对合同次要部分的违反,不能作为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条件。但如合同有特殊约定的应另行对待。例如,供方以低廉的价格推销商品,要求需方自提货物,如果需方提货后不运走,则供方可要求需方提走货物以作为交付的抗辩,即供方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如果相对人仅为部分履行,则本方提出对未履约部分有抗辩权应予准许,即享有部分履行抗辩权。
合同具备能履行的客观条件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应以合同具备能履行的客观条件为准。当发生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免责事由时,不发生同时履行抗辩权。但如果可归责事由造成一方给付不能而成为损害赔偿之债或瑕疵物补全之债时,他方亦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
总结
同时履行抗辩权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抗辩权利,其主要形式和成立条件已在上文中详细介绍。要行使这一权利,首先必须确保其成立,并且理解和应用其性质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使用同时履行抗辩权,并使其法律效力发挥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