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人撤销权诉请时限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主体 > 债权人法律知识

债权人撤销权诉请时限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6-23

 
138021

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时限

根据《合同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时限为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如果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该撤销权将会消灭。撤销权是债权人向法院提出的请求,用于撤销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已经产生法律效力的财产关系。然而,如果债权人不在规定的时限内行使撤销权,将对第三人和债务人构成威胁。

保护第三人权益的时限规定

为了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撤销权,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合同法》规定了相应的时限。根据该法规定,权利人应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权的事由后的一年内行使撤销权。同时,如果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该撤销权将会消灭。这五年的时限不是诉讼时效的除斥期间,也不适用于中止、中断或延长的情形。

撤销权的行使主体

根据《合同法》第54条的规定,对于存在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对于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关于撤销权的主体问题,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对于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的合同,双方当事人均有撤销权;而对于受到欺诈、胁迫和乘人之危的合同,只有受损害方单方享有撤销权。另一种观点认为,享有撤销权的人在因欺诈、胁迫而成立的合同中是受欺诈人或受胁迫人,在因重大误解而成立的合同中是误解人,在乘人之危的情形中是处于危难境地之人,在显失公平的场合是受到重大不利之人。

然而,根据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以及外国立法和理论的通行做法,对于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合同的撤销权人,《合同法》第54条不应作出容易引起歧义的规定。相反,应在指明合同可撤销的原因后,明确规定或一并规定合同撤销权的主体为有瑕疵意思表示或受到不利益或损害的当事人。

因此,享有撤销权的主体应该只是合同的当事人之一,即在重大误解合同中为误解方、在显失公平场合中为受到重大不利之方、在欺诈胁迫合同中为受欺诈方或受胁迫方、在乘人之危情形下为处于危难境地之方。相对一方则没有撤销权,即使其自身为欺诈或胁迫时,也不能以此为理由撤销受损害方的意思表示。此外,由于撤销权的专属性,通常情况下,撤销权的主体只能是当事人本人。在合同存在代理人的情况下,合同的撤销权仍然只属于被代理人,即本人。虽然代理人不是撤销权的主体,但可以代表被代理人行使撤销权。然而,代理权不适用于撤销权,如果委托代理人要代表本人行使撤销权,则必须获得本人的授权。

延伸阅读
  1. 如何取回被转让的抵押车辆
  2. 公司注册资金实缴后可以用吗
  3. 可撤销行为的构成要件及其适用范围
  4. 债务人无偿赠与财产行为的法律后果
  5. 债权人撤销权纠纷代理费的承担责任

债的主体热门知识

  1. 借款抵押纠纷债权人行使抵押权的法律途径
  2. 5厘利息是否属于高利贷
  3. 个人间借款的法律注意事项
  4. 如何查找欠债人的财产
  5. 民间借贷纠纷诉讼期限是多长
  6. 暑假工试用期有工资吗
  7. 知识产权侵权赔偿原则
债的主体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非法经营罪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担保
  4.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5. 债务人不按约定使用借款引起的纠纷
  6. 借款因无书面合同(欠条)引起的纠纷
  7. 金融借款纠纷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民间借贷还款协议书范本
  2. 公司还款协议书范本
  3. 房地产抵押合同范本
  4. 担保借条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