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5-03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且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时,任何一方可以主张抵消,除非法律规定或合同性质不得抵消。这意味着只要双方给付的种类等相同,就可以主张抵消。抵消权是一种形成权,当双方当事人的债权债务满足抵消要件时,抵消作为单方面的法律行为,无需对方当事人的同意。
一方主张的抵消债权是一种“反对债权”,因为当事人在双方债权具备抵消要件时,常常认为可随时抵消,因此往往怠于为抵消的意思表示。允许抵消体现了实质上的公平性和妥当性。从一般人的角度来看,双方互负债务时进行抵消是非常普遍的。在自己的债务大于债权时,不主动主张自己的债权或提起诉讼,这种不作为行为不具有法律上的非难性。
关于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是否可以主张抵消,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然而,根据现行法律和法理,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探讨:
诉讼时效的客体是请求权,也就是债的请求权。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权利人丧失了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但并未完全丧失其实体权利。权利人只是将这种实体权利转变为自然债权而已。根据债的理论,债权应当包含请求权、受领权和抵消权。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受领权得到了广泛认可。
1997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达成的还款协议是否应当受法律保护问题的批复》中规定:“对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双方就原债务达成还款协议的,应当依法予以保护。”此外,在《民法通则若干问题解释》第一百七十一条中也明确规定:“过了诉讼时效期间,义务人履行义务后,又以超过时效为由翻悔的,不予支持。”这两个司法解释表明,诉讼时效并不会导致债权的消灭,实体权利中的受领权仍然存在。
尽管司法解释没有明确规定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是否可以行使抵消权,但抵消权作为债权的另一权能,应当与受领权一样,不会因时效而消失。这与民法的基本原则即诚信原则相符。虽然自然债权不受法律强制力的支持,但既然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不允许抵消,同样应当予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