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朋友提供虚假抵押担保并没有使用贷款有什么后果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10-18
依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时候,如果银行需要贷款人提供保证的,贷款人可以提供的保证有很多,例如抵押、质押等,那么为朋友提供虚假抵押担保并没有使用贷款有什么后果?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虚假抵押担保的法律后果
1. 向银行或金融机构贷款的后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构成贷款诈骗罪:
- 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
- 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
- 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
- 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
- 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
如果借款人构成贷款诈骗罪,其帮助者可能被视为同案犯。如果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如果有财产可以抵债,担保人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担保人无财产可供抵债,而且构成刑事责任,其可能面临更长的刑期。在这种情况下,帮助者属于从犯,因此需要承担一定比例的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的规定,贷款诈骗罪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没收财产。
2. 在民间借债的后果
如果是在民间借债,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 保证人提供一般保证或连带责任保证:债务到期后,若债务人不能偿还债务,保证人才需要替债务人偿还,并且只需偿还债务人无法偿还的那部分债务。债权人在未起诉债务人之前不能向保证人追讨款项。
- 保证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债务到期后,债权人可以直接向保证人追讨保证责任,保证人偿还后可以向债务人追偿。
需要注意的是:
- 合同中必须明确约定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保证,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担保法》推定为连带保证,对保证人不利。
- 合同中还可以约定保证责任的范围(即承担保证的债务额度)和保证期间(即保证的时间长度)。建议在约定保证期间时尽量选择较短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