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2-02
朱某的儿子小朱在某乡卫生院接受了抗狂犬病毒血清注射和人用狂犬疫苗接种后,仍因狂犬病发作而死亡。朱某提起医疗损害赔偿诉讼,要求乡卫生院赔偿损失15万元。然而,朱某未及时复印封存病历资料。乡卫生院在诉讼过程中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但朱某怀疑病历资料造假,拒绝协助鉴定。法院认为,朱某未提供证据证实病历资料造假的怀疑,终止了鉴定,并驳回了朱某的诉讼请求。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0条和第16条的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等病历资料,并要求封存病历资料。患者在遭遇医疗事故后,应首先要求复印封存病历,以确保病历资料的真实性。如果不及时复印封存病历资料,可能导致院方篡改病历的怀疑,或者即使院方未篡改病历,患方也可能产生怀疑,从而不利于患方的权益保护。
某甲在某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后昏迷不醒,最终死亡。某甲父母与医院签订了和解协议,接受了3万元的慰问金。事后,某甲父母得知医院手术过程中存在过错,遂向卫生行政部门请求调解。医院认为,某甲的近亲属已与其达成和解协议,因此不能向卫生行政部门提起医疗纠纷申请或诉讼。然而,卫生行政部门受理了某甲父母的申请,最终通过行政调解,医院同意一次性赔偿14万元。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6条的规定,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医疗事故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如果协商不成,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行政调解是一种快速解决医疗事故赔偿纠纷的机制,当事人可以选择先行申请行政调解,以获得快速的赔偿解决。然而,如果无法达成协议或达成协议后反悔,再提起诉讼可能会拖延赔偿纠纷的处理速度。因此,在选择行政调解或司法救济时,当事人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选择。
某医院对待产孕妇曹某进行剖腹产手术,双方签订了手术协议书。然而,在手术过程中,医生未与患者解除协议,自主决定进行胎吸助产,导致新生婴儿窒息死亡。经鉴定,医院的医疗行为被认定为违约。法院判决医院赔偿曹某及其丈夫因新生婴儿死亡所造成的损失。
当医患双方存在医疗合同时,医疗机构由于未履行合同义务而构成违约,或是因医疗措施不当而侵害了患者的权益,患者可以根据案件事实选择追究医方的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选择侵权之诉或违约之诉会涉及到举证责任、归责标准和赔偿范围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患方应谨慎选择。在本案中,曹某和路某选择了追究医院违约责任,而非侵权责任,符合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