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处理的规定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纠纷 > 医疗事故常识法律知识

医疗纠纷处理的规定有哪些

点击数:35 更新时间:2024-09-13

 
136076

医疗纠纷处理的法律规定

一、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对医疗纠纷的处理进行了规定。

二、医疗纠纷解决途径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解决医疗纠纷的方法包括医患双方协商调解、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和向法院提起诉讼三种途径。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则主要适用于司法鉴定和诉讼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医疗事故鉴定的原则

一、公开原则

医疗事故鉴定应遵循公开、公正、及时的原则。公开原则要求鉴定委员会的活动和材料对当事人和社会公众进行公开,但涉及个人隐私的情况除外。当事人双方及其代理人有权出席,社会公众可以旁听,媒体可以报道。双方当事人有权了解案件的全部证据和相关资料,公开的鉴定程序接受公众监督,起到制约机制的作用。

二、公正原则

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应平等对待医患双方,不偏不倚地提供双方了解对方理由、提出证据、进行质证和辩论的权利。公正原则要求鉴定委员会成员不能参与与其利害关系相关的医疗纠纷鉴定,并且要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只有在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原则下,鉴定委员会才能充分听取、审查医患双方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并允许双方要求对方提供病历等证据材料。

三、及时原则

及时鉴定对于处理医患纠纷至关重要。一方面,相关病情证据如尸体等难以长期保存,容易丧失。及时的鉴定有利于全面、客观、真实地收集证据。另一方面,长期拖延医患纠纷不利于保护患者合法权益,也不利于医疗机构的正常运作。及时原则要求鉴定程序规定合理的期限,并及时、合理地通知双方当事人。同时,我们也应该努力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并正确客观地对待医疗事故。

医疗事故的分类

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36条规定,医疗事故中的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可分为以下四种:

1. 完全责任

完全责任是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

2. 主要责任

主要责任是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3. 次要责任

次要责任是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

4. 轻微责任

轻微责任是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因此,在确定赔偿时,应根据医疗机构的过错责任大小来划分。医疗机构负全部责任的,应承担全部损失的100%;负主要责任的,应承担全部损失的60%-90%;负次要责任的,应承担全部损失的10%-40%;负轻微责任的,应承担全部损失的10%。
延伸阅读
  1. 医疗纠纷行政调解的程序与要求
  2. 医疗纠纷怎么处理最快
  3. 索要医疗费的行为是否合法
  4. 合作协议
  5. 荆州市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医疗纠纷热门知识

  1. 医院领导干部深入科室的制度
  2. 医疗纠纷案件答辩状范文
  3. 医疗纠纷赔偿协议书范本
  4. 误诊引发的医疗赔偿案件
  5. 医疗保险报销比例
  6. 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区分与解析
  7. 刑拘多久后可以取保候审?
医疗纠纷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解决途径
  2.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3.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4.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5.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6.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7. 医疗事故等级确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专业技术人员职务岗位聘用合同范本
  2. 医疗器械销售合同范本
  3. 医疗纠纷答辩状范本
  4. 劳动合同纠纷起诉状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