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4-21
根据《侵权责任法》,在患者遭受损害的情况下,医疗机构被推定存在过错责任的情形包括:
医疗机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将被推定存在过错责任。
医疗机构隐匿或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将被推定存在过错责任。
医疗机构伪造、纂改或销毁病历资料,将被推定存在过错责任。
根据上述规定,首先需要证明医务人员存在上述三种情形之一,才能推定其存在过错责任。在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法院需要先调查上述三种情形是否存在,一旦证实,过错责任的推定就变得相对容易。
此外,根据法律规定,医疗机构在诉讼中必须主动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否则将被推定存在过错责任。因此,《侵权责任法》生效后,医疗机构必须积极向法院提供完整的病历,以避免不利后果的发生。
另外,医疗机构不得伪造、篡改或销毁病历资料。在诉讼中,如果双方当事人对医学文书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产生争议,如病历中记载的事项及签名的真实性等,法官一般需要借助鉴定来判断真伪,除非属于显而易见的情况。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医患纠纷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解决:
医患双方可以自主自愿地进行协商处理,只要协议不是受胁迫所签或存在重大误解,协议即为合法有效。这种处理方式对医患双方都是最优选择,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同时不会对医院声誉造成太大影响。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法对医患纠纷进行调解。
医疗事故引发的医患纠纷与非医疗事故引发的医患纠纷的法律适用有所不同。前者需适用医疗事故条例进行裁决,而后者则依照民法通则及相关司法解释予以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