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3-12-22
医疗事故发生后,解决纠纷的方法包括医患双方协商调解、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和向法院提起诉讼。然而,在实际情况中,诉讼往往成为医患双方解决纠纷的首选途径。对于患方来说,在医疗纠纷中如何进行法律诉讼是至关重要的。
在医疗纠纷发生后,患方应立即与医务科联系并投诉,要求复印诊疗病历,并与医方代表一起封存病历,包括诊治病历、住院病历、手术同意书、会诊讨论记录等所有资料,并向医务科索要《医疗纠纷投诉表》回执。完成这些工作后,患方可以选择适用何种法律方式解决纠纷。
在提起诉讼后,法院将安排第一次开庭,主要确认医患双方的诉讼主体资格,并对双方提交的病历资料进行质证。经过质证的病历将在第一次开庭后移交给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因此,在首次开庭阶段,患方应认真审查病历资料的真实性、规范性和完整性,尽可能排除对自己不利的病历资料,以作为有效证据。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医疗纠纷处理程序中最重要的环节,它决定了整个医疗纠纷诉讼的走向。患方应向专家小组提交详细的陈述书,详细陈述医疗经过,并重点指出医方的医疗行为存在的过失和违反的诊疗规范。医疗鉴定专家通常是各医院的主任医师和医学教授,他们天性上维护医院一方的利益。因此,患方在陈述书中应明确指出医方存在的诊疗过错,不给专家小组回旋的余地。如果患方不能指出医方明显过错,专家们也往往会偏袒医方,作出对患方不利的鉴定结论。
在医疗事故鉴定结果出来后,如果认定构成医疗事故,患方可以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确定赔偿款项。然而,需要考虑医方的诊疗行为与患者出现的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来确定医方应承担的责任。例如,如果某患者被确诊为癌症晚期,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尽管医方的诊疗失误加速了患者的死亡,但要求医方对患者的死亡负全部赔偿责任是不合理的,法院也不会支持。因此,患方应根据医方过错的程度来确定赔偿额,避免盲目索赔导致自己承担过多的诉讼费用。在很多情况下,医疗鉴定结论认定医方不构成医疗事故。在这种情况下,患方可以灵活运用《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原则,举证证明医方的诊疗行为存在瑕疵并给患者造成人身损害的后果,以人身损害为由提起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