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程序探讨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11-10
摘要:《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作用是对发生医疗事故的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行政处罚以及对患者进行民事赔偿,由于缺乏《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行政处罚的立案、调查和决定程序,导致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能很好起到行政处罚以及民事赔偿的证据功能。因此《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应该限制医疗事故的范围,如出现重大医疗过失时由卫生行政机关主持医疗事故鉴定,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规定执行,而对于一般医疗过失行为,按照民事鉴定,不称为医疗事故,不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行政处罚。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立法角度和程序设置的合理性
一、对发生医疗事故的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行政处罚
根据《立法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立法目的是国务院履行卫生管理职能。该条例的第三十五条和第五十五条明确规定了卫生行政部门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行政处理的程序。行政处罚包括对医疗机构的警告和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吊销执业许可证,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对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医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此外,卫生行政部门还可以责令暂停医务人员的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其执业证书。
二、《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立案、调查和决定程序
行政处罚的程序包括行政处罚决定程序和行政处罚执行程序。行政处罚的决定程序是整个行政处罚程序的关键环节,也是保障正确实施行政处罚的前提条件。决定程序的步骤包括立案、调查、决定、制作处罚决定书、说明理由并告知权利以及当事人陈述和申辩、正式裁决等。其中,立案、调查和决定是决定程序的核心。立案是行政机关对属于本机关管辖范围内并在追究时效内的行政违法行为或重大违法嫌疑情况进行正式立案的程序。调查是行政机关在立案后对案件进行全面调查的程序,包括查对核实主要事实、情节和证据,并查证应依据的行政法律规范。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在发现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时,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进行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并可以进行检查。决定是行政机关在调查终结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并根据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理决定。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如果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行政机关根据情节轻重和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如果违法行为轻微且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行政机关不予行政处罚;如果违法事实不能成立,行政机关不得给予行政处罚;如果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行政机关应当移送司法机关。为了防止损害无辜和防止行政机关滥用处罚权,对于证据不足的疑案,应按照无违法事实不予处罚的原则进行处理。在行政处罚程序中,调查程序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进行充分的调查并取得充分的证据,才能作出正确的处罚决定。
结论
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立法角度来看,该条例对发生医疗事故的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行政处罚进行了明确规定,保护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立案、调查和决定程序,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作出合理的决定。这些程序的设置和执行有助于确保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和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