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7-22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为确定是否为医疗事故,需要经过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鉴定。
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全文》第三十六条规定,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需要承担全部赔偿损失的100%。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
此外,还存在对等责任的情况,即医疗机构和患者各自承担50%的责任。
责任程度的不同会对赔偿金额产生较大影响,这体现了过错程度与责任承担一致的原则。相比于原《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中只要鉴定为事故就需要承担100%赔偿的规定,这种划分更加公正和合理。
医疗事故鉴定书中的“主要责任”、“次要责任”或“轻微责任”实际上是对事故原因力的认定。这些结论在本质上是“主要原因”、“次要原因”的意思,只是为了行政部门对相关责任人的行政处分而需要这样表述。
需要注意的是,医学会的鉴定结论并非具体的行政行为,因此无法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其结论仅具有专家证言的性质,在人民法院中只能作为证据使用,没有绝对的约束力。如果当事人对鉴定结论中的责任认定存在争议,合议庭认为有必要的话,可以将责任程度问题(即原因力分析)单独提交给人民法院的法医室或委托相关专家进行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