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9-08
民事责任是指民事法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为了保护公民和法人的民事权利,民法通过赋予民事主体权利和规定侵权责任来实现这一保护目的。
确定民事责任主体和赔偿义务主体是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基础。
在医疗活动中,如果医务人员违反相关法律、规章和规范,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那么应该由医疗机构还是医务人员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呢?从民法的角度来看,尽管医务人员在医疗行为中体现了个人意志,但要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负连带责任在理论上是不合理的。
根据《民法通则》第130条的规定,如果两个以上的人共同侵权导致他人受损害,那么他们应该承担连带责任。然而,在医疗事故中,医务人员的过失导致患者受损害,即使医疗机构也存在过错,由于医疗人员和医疗机构是一个民事主体,而不是共同实施侵权行为或一方教唆、帮助另一方实施侵权行为,所以不存在共同侵权的情况,因此医疗机构不可能承担连带责任。
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全文》第三十六条的规定,专家鉴定组应该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导致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以及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来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医疗事故中的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可以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
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轻微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