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10-14
医疗事故的行为人必须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存在过失。
医疗事故的范围包括诊疗护理工作以及为此服务的后勤和管理工作。
给病员造成危害的结果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标准,即“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不符合此程度的情况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
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必须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否则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在发生多因一果的情况下,需要具体分析各自原因与作用,慎重判定。
医疗事故的行为人必须是经过考核和卫生行政机关批准或承认,取得相应资格的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由于诊疗护理工作是群体性的活动,有时构成医疗事故的行为人也可以是从事医疗管理、后勤服务等工作的人员。
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分为: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赔偿全部损失的100%。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赔偿全部损失的60-90%。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赔偿全部损失的20-40%。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赔偿全部损失不超过10%。
在实践中,还存在医、患双方各自承担50%责任的情况。
责任程度的不同对赔偿数额有较大影响,这体现了过错程度与责任承担一致的原则。相比于原《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规定的只要鉴定为事故就要承担100%赔偿的内容,这一认定方法更加公正、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