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4-19
根据《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对于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举证责任、赔偿范围等问题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规定。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以统一裁判尺度。本指导意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等法律和司法解释,结合长沙市的审判实际而制定。
根据《民事案件案由规定》,审理医疗纠纷案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或“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两个案由。原《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试行)》中的“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和实际适用的“医疗过错损害赔偿纠纷”已合并为一个“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由。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主要包括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请求和医疗过错损害赔偿请求两种情形。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请求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引起的损害赔偿请求。医疗过错损害赔偿请求是指因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医疗损害赔偿请求。
在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患者应首先证明与医疗机构存在医疗关系并发生医疗损害。患者可以使用交费单、挂号单、病历、出院证明等证据证明医疗关系的存在。如果患者无法提供上述证据,但有其他证据能够证明医疗行为的存在,也可以认定存在医疗关系。如果患者隐匿真实姓名与医疗机构之间的诊疗护理关系,不影响其在医疗纠纷发生后的诉讼地位和相关病历资料的真实性,但应由患者承担举证责任。
医疗机构应当证明医疗行为不存在过错以及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如果医疗机构仅提供患者的病历、医学教科书、医学典籍等资料,没有提供其他能证明医疗行为不存在过错以及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证据,视为未完成举证义务。
在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根据当事人的诉因和审理的需要,可以委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医疗纠纷司法技术鉴定。
当事人因医疗事故引起的赔偿请求需要进行技术鉴定时,应当委托医学会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初次鉴定应委托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市级医学会组织进行。如果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收到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再次鉴定应委托上一级医学会组织进行。
当事人因医疗过错引起的赔偿请求需要对医疗机构有无医疗过错以及所诉医疗损害结果与医疗过错有无因果关系等问题进行技术鉴定时,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鉴定机构组织医疗纠纷司法技术鉴定。根据具体问题的不同,还可以委托进行司法法医学技术鉴定、司法物证类和司法声像资料类等技术鉴定。
以上是根据《侵权责任法》实施以后,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所做的总结和规定。这些规定对于正确审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统一裁判尺度,保护患者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当一方当事人申请进行司法技术鉴定,而另一方当事人申请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人民法院应当委托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并要求提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申请的一方当事人预交鉴定费。
当事人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提出异议时,人民法院可以调取、查阅专家鉴定组的讨论记录,并要求专家鉴定组出具书面说明,以满足当事人的申请和审理案件的需要。
在因当事人起诉而卫生行政部门终止对医疗事故争议的处理后,已有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如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已经确定了医疗事故等级,那么在诉讼过程中可以不再进行伤残等级鉴定。医疗事故一级乙等至三级戊等分别对应伤残等级一至十级。医疗事故四级参照伤残等级十级处理。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和医疗纠纷司法技术鉴定结论都属于民事诉讼证据。它们是否能作为定案的最终依据,需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进行审查认定。
未经卫生行政部门认定或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人民法院不得直接认定涉案医疗行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
确定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标准时,原则上应参照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9条至第52条的规定,不得随意突破相关赔偿项目和赔偿数额的限制。特殊情况下,如果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理将导致患者无法得到基本补偿,可以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规定,适当提高赔偿数额。但基层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应严格掌握,不得随意扩大适用范围,并应在判决宣告前向上级法院呈报。
如果患者起诉请求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但经技术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人民法院应当驳回患者的诉讼请求。
如果患者起诉医疗过错损害赔偿请求,经技术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存在本《指导意见》第五条三款(二)项规定情形,并且有证据证明医疗行为与患者的人身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医疗机构的过错大小和患者的损害程度,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赔偿项目和标准判决医疗机构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如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认为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虽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存在不足、不当或者过失,且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存在一定因果关系,则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判决医疗机构承担医疗过错损害赔偿责任。如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认为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不构成医疗事故,但未明确医疗行为的不足、不当或者过失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人民法院应当委托作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的机构进行补充鉴定;如果作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的机构不能进行补充鉴定,可以考虑进行司法技术鉴定。
在确定医疗损害赔偿数额时,应综合考虑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原因力大小、过错程度、医疗损害后果与患方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以及医疗科学发展水平、医疗风险状况等因素。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医疗机构的责任程度与赔偿责任的比例相对应:
相关数据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全省上一年度统计数据确定。根据案情需要,人民法院可以向相关当事人释明“上一年度”的具体含义。
除非双方当事人协商同意,医疗损害赔偿的年限不超过二十年。如果超过确定的赔偿年限,赔偿权利人可以向法院起诉请求继续给付相关赔偿费用。法院应予以受理,并依法判令赔偿义务人继续给付相关费用五至十年。
医疗机构在一般诊疗活动中应向患者简要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如果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实验性或其他可能产生严重不良后果的诊疗活动,应及时向患者说明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如果未能履行告知义务导致患者损害,医疗机构应承担赔偿责任。
患者应向医务人员告知与诊疗活动有关的病情、病史等情况,并配合医务人员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如果患者未尽到该项义务导致误诊等损害,医务人员不承担赔偿责任。
如果医疗机构违反告知义务致使患者未能行使选择权,从而导致患者损害后果,医疗机构应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
如果医疗机构违反告知义务但没有给患者造成损害后果,或者虽然告知内容不全但根据诊疗常规和经验法则能推定患者应当会同意的,患方以违反告知义务为由要求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请求不予支持。
如果单位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个人行医没有医生执业资格证,进行诊疗行为导致患者人身损害的,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六十一条的规定处理。
如果双方当事人已就医疗纠纷达成和解协议,但一方当事人又提起诉讼,除非起诉的一方当事人能够证明该协议存在胁迫、欺诈、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等情形,并请求人民法院确认该协议无效或撤销该协议,否则该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本指导意见自下发之日起施行,并由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负责解释。
二○○八年十二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