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5-27
(一)医患双方和解的概念
和解,即私了、自行调解。医患双方的和解是指在发生医疗纠纷后,无论纠纷性质和内容如何,以及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双方在双方争议的民事赔偿或补偿内容上达成一致,自愿解决纠纷的过程。医患双方和解具有以下特点:
1. 双方地位平等,只有医患双方参与协商,他们有充分发言权。第三方的参与通常只是作为见证或公证的角色,不干涉双方的谈判和协商。
2. 双方自愿达成协议,没有强迫或命令因素。因此,达成的协议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表现。
3. 可以在纠纷发生后的任何阶段进行,包括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之前、鉴定过程中、鉴定之后甚至诉讼之后。只要没有司法裁判结果的约束,双方都可以自愿协商。
4. 只能就民事赔偿或补偿内容进行协商,不能涉及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行政法规应受行政处罚或违反国家刑事法律规定应受刑事处罚的事项。即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也不能排除国家权力机关对当事人追究行政或刑事责任。
(二)医患双方和解的法律根据及法律效力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6条的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医患双方的和解是司法自治原则的具体体现,双方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处理民事权利,因此可以通过自行协商的方式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责任争议。和解协议书作为协商成果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一旦达成协议,双方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然而,由于是私下协议,对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没有约束力,任何一方当事人在协议达成后仍然可以提起诉讼,主张“协议存在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协议不具备剥夺或限制一方当事人诉权的法律效力。但和解协议书属于双方的和约,因此,已达成协议的案件应按照合同纠纷来审理,不再按医疗赔偿合同纠纷审理,但调解协议无效或需要撤销的除外。
(一)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进行任何民事活动时要诚实守信,不得滥用权利逃避法律和合同义务。在达成协议后,双方当事人应当守信用,自觉履行协商中约定的义务。
(二)双方当事人自愿原则
民事主体之间的协商必须建立在双方当事人完全自愿的基础上,任何一方或第三方不得强迫另一方接受协商解决方式。在协商过程中,不得有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的情形,不存在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否则达成的协议将被撤销或变更。
(三)采用法定形式
由于医疗纠纷问题复杂,时间跨度长,患方容易反复,因此在双方协商解决纠纷达成一致意见时,应制作协议书。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7条的规定,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时,应制作协议书。
(一)注意区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前的调解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后的调解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7条的规定,协议书应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协议书很难载明这些事项,特别是“医疗事故的原因”和“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
根据条例规定,只有医学会才是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合法组织,其他个人和组织无权鉴定或认定医疗事故。如果医患双方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纠纷,在未提交医学会鉴定之前,无法确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因此,在协商解决纠纷时,无法在协议书上载明事故的原因和事故等级。否则,就会被理解为协商解决医疗纠纷必须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后进行,这不符合法律规定,也不利于纠纷便捷处理。因此,我们认为这项规定只适用于已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案件。
(二)在协商过程中最好要求患方有懂医的人员参与
双方自行和解成功后,一方反悔再次起诉往往导致纠纷拖延,不利于民事争议的处理。患方提起诉讼的常见理由是在双方和解中,患方对有关内容存在重大误解,协议内容显失公平,因此要求撤销协议或变更协议内容。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在协商中最好要求患方有懂医的人员参与,如果患方有懂法的人员参与更好。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调解协议的效力。
(三)调解协议附加条款——排除一方当事人再次主张协议,否则协议无效
在实践中,经常遇到调解协议生效后,患方拿到医方的“补偿”后,再次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在诉讼中,他们常常主张,患方此前给予的“经济补偿”与事故争议无关,调解协议属于医疗机构自愿赠与,不能计算在法院判决额内。对此,如果调解协议中有排除诉讼的约定,即使法院认定双方当事人的调解协议是医疗机构的自愿赠与,也应属于附条件的赠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90条的规定,附条件的赠与,如果接受赠与的一方不能满足赠与方提出的条件和要求,赠与行为可以撤销。这样可以减少医疗机构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