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中的行政责任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责任 > 医疗事故行政责任法律知识

医疗事故中的行政责任

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4-08-03

 
134512
各级卫生厅(局)是各级医疗单位的行政主管部门,它不但确定各级各类医疗单位及医护人员的最低资格条件及在取得资格后必须遵守的规则和要求,而且在发生医疗纠纷后拥有调查、调解、裁决和处罚的权利。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卫生主管部门是行政主体,各级医疗单位是直接行政相对人,患者在医疗纠纷中是利害关系人,行政机关对医疗单位的行政管理必然会对其产生影响而使其成为间接相对人。

医疗纠纷处理中的行政处罚措施

引言

在医疗纠纷处理中,患者及其家属往往会向卫生主管部门投诉,要求调查和鉴定。卫生行政部门根据调查和鉴定结果,可以对医患双方的纠纷进行调解,如果调解失败,可将纠纷转交给司法机构处理。此外,卫生行政部门还可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医疗单位和直接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财产罚

基于违法或违章行医导致的医疗纠纷,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对医疗单位进行罚款或没收财产的处罚。例如,对于未达法定标准、能严重影响病人安全和健康的医疗器械,以及各种假药劣药等,可以进行没收。

行为罚

根据《执业医师法》第37条的规定,对于情节较重的医疗纠纷,或由于医院严重管理混乱导致的纠纷,卫生行政机关可以暂扣或吊销直接责任人的医师职业证书或护士职业证书,暂扣或吊销责任医疗单位的行医许可证。

申戒罚

对于医疗单位管理不善导致的医疗纠纷,可以采取警告、通报批评或限期改正等措施。对于医师责任较轻的情况,可以给予警告或责令暂停执业活动的处罚。

行政处分

对于在医疗纠纷中负有责任的直接责任人或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责任的大小,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分。根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对于造成医疗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员,医疗单位应根据事故等级、情节轻重、本人态度和一贯表现,分别给予不同的行政处分。

个体开业医务人员的处理

对于个体开业的医务人员所造成的医疗事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事故等级、情节和本人态度,除责令其病员或家属一次性经济补偿外,还可以处以停业一年以内或吊销开业执照的处罚。

经济赔偿问题

无论是刑事、民事还是行政责任,经济赔偿都是必然的,并且由医疗单位承担。然而,我国大部分医院属于事业单位,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收费低廉,基本无营利,没有专门用于医疗事故赔偿的资金。因此,有人建议建立医疗事故赔偿责任保险制度,解决赔偿费用的来源问题。具体办法可以是与保险公司签订医疗事故保险合同,或设立医疗事故赔偿委员会,赔偿经费可以由各企业单位按资产总额交纳费用、卫生部门按职工工资总额交纳费用,以及从国家税收中给予一定补贴。这样可以确保医疗事故赔偿费用的来源,避免影响医院的正常运作。
延伸阅读
  1. 医疗机构应承担行政责任的情形
  2. 医疗事故行政责任
  3. 医疗事故的行政责任是指什么
  4. 医疗事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5. 医疗事故有几种行政责任

医疗事故责任热门知识

  1. 行政法的特点
  2. 开推拿店是否构成非法行医
  3. 知情同意书的法律效力及法律责任
  4. 案情回顾
  5.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的程序
  6. 关于***诉陕西***医院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的医疗事故鉴定意见
  7. 医疗事故罪的刑事构成与量刑标准
医疗事故责任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