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不作为的诉讼时效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程序法律知识

行政不作为的诉讼时效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10-12

 
132945

行政不作为的诉讼时效

行政不作为是行政行为的相对概念,对于行政不作为的认定因划分标准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有学者从行政程序的角度认为,行政不作为指的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法定职责范围内有可能采取行动却未能按时履行的行为。根据这一观点,行政不作为的主要特征是违法性,即从法律后果来看,行政行为既可能是合法的,也可能是违法的,而行政不作为只能是违法的。因此,应该根据行为的意思表示和形式来区分行政作为和行政不作为,只要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消极地未表达意思或未实施行政行为,就可以视为行政不作为。

行政不作为案件的起诉期限

由于行政不作为是行政主体“拒绝履行”其法定职责或者是“不予答复”的行为,是一种没有具体内容的行为,行政主体无法告知行政相对人诉权,行政相对人也无法知道其内容,因此,上述关于行政作为的起诉期限规定不能完全适用于行政不作为案件。确定行政不作为案件的起诉期限时,应考虑行政不作为行为的类型,不同类型的行政不作为应有不同的起诉期限。

依职权不作为的案件

依职权不作为是指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利益受到侵害时,行政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应主动履行职责,但未能履行的行为。换句话说,行政主体应主动发现侵权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但由于行政主体自身原因或其他因素未实施任何行政措施,导致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在这种情况下,行政相对人可以在任何时间提起诉讼。

根据申请不作为的案件

根据申请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在法定期限内或即时作出某种行政行为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未拒绝履行或未予以答复的行为。对于这种情况,首先要遵循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九条关于起诉期限的规定。如果法律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履行职责,期限届满后行政主体拒绝履行或不予答复,则起诉期限从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计算。对于即时应履行职责或答复而未履行或不予答复的情况,由于行政相对人已经知道行政主体的不作为行为,起诉期限从此时开始计算,行政相对人有三个月的时间提起诉讼。

延伸阅读
  1. 被告重作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情形
  2. 县政府未批先占且暴力征地,如何维权
  3. 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的规定
  4. 夫妻阻挠拆迁被拘留,遭遇这种情况应如何依法维权
  5.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性质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公安机关不作为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2. 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标准
  3. 行政不作为的定义
  4. 听证程序及相关规定
  5. 行政诉讼管辖的法律特征
  6. 行政诉讼改革:异被告地管辖的必要性
  7. 行政诉讼的证据性质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假冒注册商标纠纷
  3. 仿冒注册商标纠纷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拆迁补偿不合理处理方法
  6. 房屋征收流程
  7. 拆迁过程中致伤亡处理指南

热门合同下载

  1. 环保设备销售合同范本
  2. 网络独家销售合同范本
  3. 行政附带民事起诉状范本
  4. 行政答辩状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