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09-26
该笔借款在约定期限届满后,张某没有如约偿还,王某遂于2009年8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保证人李某代张某偿还借款的本金及利息。
李某辩称,自己只有在张某无能力偿还该借款后,才为其偿还借款。张某现在仍有可以偿还借款的财产,王某应起诉张某而非起诉他,且借款期限已届满,王某已无权请求自己赔偿,因此请求法院驳回张某的诉讼要求。
人民法院根据张某与王某签订的保证合同认定李某的保证方式是连带责任保证,而非一般保证,未超过保证期,遂判决李某偿还该笔借款。
根据《担保法》规定,保证人的保证方式有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两种。
一般保证是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起诉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享有先诉抗辩权。当保证合同约定采用一般保证方式时,必须明确约定,否则会被推定为连带保证责任。
连带责任保证中,债务人和保证人的责任没有先后之别,只要债务人未履行债务,债权人就可以在保证期间内要求债务人或保证人履行债务。
保证期间与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不同,保证期间为除斥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期间关于中止、中断、延长的规定。保证期间可以由当事人自由约定,若未约定,则推定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若约定中含有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为止的内容,视为约定不明确,推定为2年。
在本案中,由于李某没有明确约定保证方式,法院推定其承担连带责任保证,保证期间推定为6个月,即在2009年9月之前,王某有权请求李某承担保证责任。因此,法院判决李某承担还款责任。
该案提醒我们,在进行保证活动时,必须明确区分一般保证责任和连带保证责任,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