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带责任中没有约定保证期间的应如何计算保证期间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5-02-03
连带责任中没有约定保证期间的应如何计算保证期间?这个问题是很多债权人关心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就这个问题进行解答。小编整理的内容希望对读者理解保证期间计算的相关法律规定有所帮助。
连带责任保证中保证期间的计算方法
什么是保证期间
保证期间是指保证合同当事人根据约定或法律推定,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保证人能够容许债权人主张权利的最长期限。在保证期间内,债权人应当向债务人提起诉讼或仲裁(一般保证中),或向保证人(连带保证中)主张权利。如果超过此期限,债权人未提起上述主张,保证人则不承担保证责任。因此,保证期间的计算对于确定保证人的责任非常重要。
保证期间的起算点
根据保证合同成立时,主债务履行期限是否已经届满来确定起算点。1. 若主债务履行期限已经届满,则从保证合同生效时开始计算保证期间。2. 若主债务履行期限未届满,则从主债务履行期届满的次日开始计算保证期间。此外,保证合同是否约定了保证期间也会影响起算点的确定。- 若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约定不明、约定的期限过短,则从主债务履行届满的次日开始计算保证期间。- 除上述情形外,如果约定了保证期间,则按照约定的开始日期确定起算点。在特殊情形下,保证期间的起算点还有以下规定:- 若未约定履行期限或约定不明时,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开始计算保证期间。- 若债务属于分期履行,从最后一笔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开始计算保证期间。- 若债务人预期违约,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承担预期违约责任之日开始计算保证期间。
相关法律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十八条规定了连带责任保证的情形,第二十五条和第二十六条分别规定了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期间计算方法。根据这些法律条文的规定,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内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情况下,保证人可以免除保证责任。而如果债权人已经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保证期间将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