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4-08-01
根据我国《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对于反担保的法律适用,没有另外作出规定,都适用担保的规定。但这些规定对反担保责任从什么时间或在什么情况下开始承担责任,与担保有何不同的法律属性等,未作具体规定。
我们认为,担保人承担责任之时,就是计算反担保人担保期间的起始日。这就是说,一方面,如果担保人没有实际承担责任,反担保人也不存在任何责任。
另一方面,如果反担保人应承担的责任期间在担保人承担责任之前即已结束,则反担保失去了法律意义,应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二条第一款之规定处理。
如果反担保协议约定了担保期间,就从担保人承担责任之日起计算所约定的期间。如果没有约定反担保的担保期间或者约定不明,则应分别根据《担保法》第二十六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处理。
所谓反担保是指为债务人担保的第三人,为了保证其追偿权的实现,要求债务人提供的担保。在债务清偿期届满,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由第三人承担担保责任后,第三人即成为债务人的债权人,第三人对其代债务人清偿的债务,有向债务人追偿的权利。
当第三人行使追偿权时,有可能因债务人无力偿还而使追偿权落空,为了保证追偿权的实现,第三人在为债务人作担保时,可以要求债务人为其提供担保,这种债务人反过来又为担保人提供的担保叫反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