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许可的便民和及时与效率原则有哪些规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许可法 > 行政许可监督法律知识

行政许可的便民和及时与效率原则有哪些规定

点击数:42 更新时间:2024-10-02

 
129090

行政许可的便民、及时与效率原则

行政许可原则的要求

行政许可原则是指在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时,应当遵循便民、及时与效率的原则。这些原则旨在方便群众,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并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相关法律知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除非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如果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如果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可以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申请延长期限,由人民法院决定。

提起诉讼的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 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 有明确的被告;
  3.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4. 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审理和判决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给被告,并要求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如果被告不提出答辩状,不影响人民法院的审理。

在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一般不会停止。但在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原告申请停止执行并且人民法院认为停止执行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下,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可能会被停止。

人民法院应当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在审理行政案件时,人民法院组成由审判员或者审判员和陪审员组成的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三人以上的单数。

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

延伸阅读
  1. 根据新《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的行政诉讼范围
  2. 专利实施许可未备案的法律效力问题
  3. 行政许可的设定主体和形式
  4. 行政诉讼的范围和类型
  5.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必要性及条件

行政许可法热门知识

  1. 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
  2. 行政处罚的种类
  3. 依法定事项设定行政许可
  4. 行政监督职责是否可诉?
  5. 建筑施工许可证办理条件的要求
  6. 法律咨询:关于行政许可的设定
  7. 劳务派遣公司如何和工厂合作
行政许可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建设施工合同(范本)
  2.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范本
  3. 工程木工班组承包协议范本
  4. 工程项目内部承包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