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许可实施的设定原则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许可法 > 行政许可实施法律知识

行政许可实施的设定原则是什么

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10-30

 
128952

法律咨询:行政许可的三个设定原则

一、一般性指导原则

行政许可设定应遵循一般性指导原则。这意味着行政机关在设定行政许可时,应当依法、公正、公平地对待申请人,不得歧视或滥用职权。行政机关应当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设定行政许可的条件和程序,确保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二、可设定事项原则

行政许可设定应遵循可设定事项原则。这意味着行政机关在设定行政许可时,应当明确许可的具体事项和范围,不能过度干预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行政机关在设定行政许可时,应当充分考虑社会公共利益和市场需求,确保许可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三、设定许可的优先原则

行政许可设定应遵循设定许可的优先原则。这意味着行政机关在设定行政许可时,应当优先考虑对可能产生重大社会影响或可能危害公共利益的事项进行许可设定。行政机关在设定行政许可时,应当充分权衡各方利益,确保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相关法律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有关内容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

第四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第四十四条

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1. 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2. 原告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且停止执行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裁定停止执行的;
  3. 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

第四十五条

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三人以上的单数。

第四十七条

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

延伸阅读
  1. 行政许可设定和实施遵循什么原则
  2. 行政处罚有哪些常见种类
  3. 行政许可的设定权有什么制度
  4. 行政许可的监督具体包括了哪些
  5. 行政强制的规定

行政许可法热门知识

  1. 《游戏使用许可协议》
  2. 行政执法监督的定义和范围
  3. 食品安全法的处罚标准
  4. 农业部令2014年第4号
  5. ktv是否可以自行招用保安员?
  6. 法律咨询:关于行政许可的设定
  7. 饭店无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处罚方式
行政许可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