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刑事司法赔偿类型有哪些呢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国家赔偿法 > 刑事赔偿法律知识

非刑事司法赔偿类型有哪些呢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3-10

 
12757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将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基于多年的律师执业特别是在强制执行领域的经验,我们敏锐洞察到《解释》的实施将更多地责任集中于诉讼保全及强制执行领域,或将增加申请强制执行主体的义务,我们力求通过对《解释》的解读,帮助申请人了解非刑事司法赔偿的相关规定,辨识赔偿义务,控制诉讼风险。

非刑事司法赔偿类型的明确规定

《解释》明确了非刑事司法赔偿适用违法归责、过错归责为主的多元归责原则,涵括作为与不作为的行为形态,包括违法采取司法强制措施、保全措施、先予执行措施、错误执行等侵权类型。

《解释》的体例

《解释》共二十二个条文,分为七个部分,主要内容有:

一、非刑事司法赔偿责任构成的一般条款

对非刑事司法赔偿责任构成进行共性抽象,确立所有非刑事司法赔偿的责任构成基础和请求权规范基础。

二、非刑事司法赔偿中的侵权行为范围

细分列举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违法保全、违法先予执行、错误执行等侵权行为的具体情形。

三、非刑事司法赔偿的免责情形与责任划分原则

对一方当事人、第三人、不可抗力等致害的免责情形进行规定,并对不同责任形态下国家赔偿责任份额的划分确定了基本规则。

四、非刑事司法赔偿损害赔偿的计算规则

分别规定侵犯人身权与财产权的损害赔偿,引入侵犯人身权的精神损害赔偿,明确财产损害赔偿的一般原则和例外规定。

五、特殊情形下赔偿请求人与赔偿义务机关的确定

规定所有权人以外的有关财产权益人申请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明确复议改变原裁决所致的违法侵权,以复议机关作为赔偿义务机关。

六、诉讼程序、执行程序与赔偿程序的衔接

确定民事、行政诉讼程序或者执行程序与国家赔偿程序的衔接关系,列举赔偿请求人可以在诉讼程序或者执行程序终结前申请赔偿的五种例外情形。

七、“确赔合一”模式下非刑事司法赔偿案件的审查要件

贯彻2010年国家赔偿法关于司法终局、国家赔偿程序“确赔合一”的规定,明确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对非刑事司法赔偿案件的审查要件。

赔偿的方式和标准

非刑事司法赔偿案件主要涉及财产的返还、修复和赔偿,财产损害赔偿的计算规则一直以来都是非刑事司法赔偿审判的热点和难点。

财产损害赔偿

《解释》规定凡涉及财产损害赔偿的,仍应以国家赔偿法第三十六条为一般原则,即能返还的返还、能恢复的恢复,不能返还或者恢复原状的予以赔偿。财产不能恢复原状或者灭失的,计算直接损失的标准是市场价格,计算时点是侵权行为发生时。市场价格无法确定或者该市场价格不足以弥补受害人所受损失的,可以采取其他合理方式计算损失。

拍卖、变卖财产的赔偿

《解释》规定,应当返还的财产已经依照法定程序拍卖或者变卖的,视该依法拍卖或者变卖的价值为财产直接损失的体现,按照国家赔偿法第三十六条第五项的规定给付拍卖或者变卖款。如果人民法院违法拍卖或者变卖的价款明显低于财产价值的,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停产停业期间必要的经常性费用开支的赔偿

《解释》具体列举了五项,包括留守职工工资、必须缴纳的税费、水电费、应当缴纳的房屋场地租金、设备租金和设备折旧费等。

利息赔偿

《解释》明确以一年期人民币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作为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的固定计算基准,并对应当返还的财产属于金融机构合法存款、国家批准的金融机构贷款、现金的,规定应当支付利息。

人身损害赔偿

侵犯公民人身权的,应当依照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的规定计算赔偿金。致人精神损害的,应当依照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的,还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精神损害赔偿

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在民事、行政诉讼过程中实施违法拘留,殴打、虐待等行为,侵犯公民人身权,造成的损害后果有可能不亚于行政赔偿、刑事赔偿中的损害后果。根据《解释》的规定,非刑事司法赔偿案件中,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人身权造成精神损害的,应当依照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的,还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赔偿主体

《解释》确定的赔偿义务机关,除例外情赔偿主体均为人民法院。

法院作为主体的国家赔偿

因多种原因造成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损害的,应当根据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行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或者扩大所起的作用等因素,合理确定赔偿金额。

人民法院工作人员个人作为赔偿主体

人民法院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申请人作为赔偿主体

申请诉讼保全,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损失。

申请先予执行,申请人败诉的,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先予执行遭受的财产损失。

申请执行人提供执行标的物错误的,但人民法院明知该标的物错误仍予以执行的除外。

受害人自身责任

受害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或者扩大也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或者扩大所起的作用等因素,依法减轻国家赔偿责任。

其他及免责

人民法院依法指定的保管人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违法动用、隐匿、毁损、转移或者变卖的,责任在于该保管人。

因不可抗力、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造成损害后果的,属于法定免责条款。

申请人作为赔偿主体的赔偿责任

申请诉讼保全,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损失。

申请先予执行,申请人败诉的,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先予执行遭受的财产损失。

申请执行人提供执行标的物错误的,但人民法院明知该标的物错误仍予以执行的除外。

可以看出,申请人作为赔偿主体集中于诉讼保全和强制执行两个程序中,据统计,错误执行和违法保全两类案件分别占非刑事司法赔偿案件的60%和25%左右,合计占非刑事司法赔偿案件的80%以上。

申请人错误的主要行为:1申请保全错误,2申请先予执行后申请人败诉,3申请执行人提供执行标的物错误。

既然现行法律及其司法解释已经将上述几种行为的责任归结于申请人,那么在诉讼及强制执行程序中,申请人应当积极辨识可能存在的风险,避免损害赔偿结果的发生。

人民法院裁定先予执行后的案件审理

胜诉与败诉的可能判决

在人民法院裁定先予执行后,案件应当继续审理,最终判决可能有两种结果,即申请人胜诉或者败诉。如果申请人胜诉,先予执行的部分可以在判决中冲抵。而如果申请人败诉,申请人必须返还被申请人先予执行的部分,并且如果先予执行给被申请人造成财产损失,申请人应当予以赔偿。如果申请人提供了担保,可以使用担保的财产进行赔偿。这样的规定一方面保护了被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能够促使申请人谨慎申请先予执行。

申请人原因的错误强制执行

提供错误财产线索的后果

根据实践经验,法院要求当事人在申请强制执行时向法院提供可供执行的财产清单或财产线索,以提高执行效率。然而,当事人提供的财产线索通常是在与被申请人之间的商事往来中获得的,或者通过非专业途径查询获得的。首先,这些财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频繁的商事往来和日常生活中,所有权容易发生变动。其次,这些非专业途径获取的财产信息可能存在错误,这导致申请人在向法院提供财产线索时可能提供错误的财产线索,进而对案外人的资产进行查封、扣押、冻结甚至执行。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案外人异议之诉,执行相关的司法解释也规定了案外人向执行机关提出执行异议的权利,但审查这些异议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法定程序。如果查封措施已经严重影响到公民个人和企业的生产生活,并且造成损失,这些损失应当由申请人予以赔偿。

延伸阅读
  1. 销售过期药品面临什么样处罚
  2. 公司未经合理解雇员工的赔偿问题
  3. 刑事案件什么情况下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4. 妨害公务罪是否可通过和解方式解决?
  5. 遭遇买假食品,如何主张赔偿权益

国家赔偿法热门知识

  1. 烫伤赔偿标准
  2. 民事法官判错案怎么改
  3. 行政赔偿需要什么证据
  4. 行政赔偿案件申诉期限
  5. 刑事赔偿的请求应向谁提出
  6. 办理国家赔偿案件法律依据是什么
  7. 国家伤残等级赔偿标准
国家赔偿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