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赔偿时效的基本内容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9-25
国家赔偿时效制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一、时效期间的确定
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经过一定的时间将导致一定的法律后果的制度。在国家赔偿领域中,时效期间被称为时效期限或时效期。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时效分为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取得时效,也称为占有时效,是指一定事实状态经过一定时期的持续即可取得权利的情况。主要适用于物权领域,与财产所有权和占有权相关联。消灭时效,也称为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未行使请求权,导致无法通过法院保护其实体权益的制度。
二、国家赔偿时效的具体规定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32条的规定,请求人向赔偿义务机关请求赔偿的时效为两年。时效期间的计算起点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而不是受害人受损害之日或知道或应当知道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之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被羁押期间不计算在时效期间内。此外,赔偿请求人在赔偿请求时效的最后6个月内,若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无法行使请求权,时效将被中止。一旦中止原因消除,时效期间将继续计算。
三、国家赔偿时效的特点
1. 时效期间一律为两年,不受具体案件情况的影响。2. 时效期限的计算起点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这是国家赔偿制度在时效起算方面的特色。3. 存在诉讼时效的中止,即在赔偿请求时效的最后6个月内,若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无法行使请求权,时效将暂停计算,直到中止原因消除。
国家赔偿的范围和类型
一、行政赔偿
行政赔偿是指国家对因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造成损害的情况下,依法进行的经济赔偿。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三条和第四条的规定,行政赔偿的范围包括以下情况:1. 违法拘留或违法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2. 非法拘禁或以其他方式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3. 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唆使他人进行暴力行为导致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4. 违法使用武器、警械导致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5. 其他违法行为导致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6. 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7. 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8. 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9. 其他违法行为导致财产损害。
二、刑事赔偿
刑事赔偿是指对因司法机关错误行使职权或违法行为而给无辜人员造成损害的情况下,依法进行的经济赔偿。根据《国家赔偿法》第十五条和第十六条的规定,刑事赔偿的范围包括以下情况:1. 对没有犯罪事实或没有事实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拘留;2. 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错误逮捕;3. 原判刑罚已经执行的情况下,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4. 刑讯逼供或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唆使他人进行暴力行为导致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5. 违法使用武器、警械导致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6. 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追缴等措施;7. 原判罚金、没收财产已经执行的情况下,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通过以上规定,国家赔偿法明确了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的范围和类型,为受损害人提供了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