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3-03
国家赔偿主要通过支付赔偿金的方式进行。如果可以返还财产或恢复原状的情况下,应该进行相应的返还或恢复。国家赔偿的计算标准如下:
对于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情况,每日的赔偿金应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进行计算。
对于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情况,赔偿金应按照以下规定进行计算:
1. 造成身体伤害的,应支付医疗费,并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减少的收入每日的赔偿金应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进行计算,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五倍。
2. 造成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支付医疗费和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确定,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十倍,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对于造成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还应支付无劳动能力人的生活费。
3. 造成死亡的,应支付死亡赔偿金和丧葬费,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对于死者生前抚养的无劳动能力人,还应支付生活费。
国家赔偿制度是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一方面,当公权力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时,他们有权依法获得国家赔偿。另一方面,这一制度约束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正确依法行使职责。早在新中国建国初期,就已有关于行政赔偿的法律规定。
我国的《国家赔偿法》规定了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两种国家赔偿。
国家赔偿制度是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一方面,当公权力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时,他们有权依法获得国家赔偿。另一方面,这一制度约束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正确依法行使职责。早在新中国建国初期,就已有关于行政赔偿的法律规定。最早规定行政赔偿责任的法律文件是1954年1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港管理暂行条例》,规定港务管理机关违法行使职权造成损失的,受害人有权请求赔偿。1954年宪法第97条也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