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听政的概念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监察 > 行政监察法律法规法律知识

行政听政的概念是什么

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24-09-21

 
125875
【行政听证】行政听政的概念

行政听证:保护当事人权益的行政程序法制度

听证的起源与发展

听证,即"hearing",最初用于司法领域,是司法审判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程序,用于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和陈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听证逐渐应用于立法领域,立法机关邀请各方人士陈述意见,以参考其审查议案的可行性。这被学者称为"立法听证"。而在20世纪后期,听证开始在行政领域正式运用,这是行政权力不断扩张的结果。

行政听证的背景

20世纪后期,由于立法机关在立法活动中的局限性,行政立法得到了迅速发展。与此同时,由于行政权力的滥用,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了威胁,公众普遍要求进行听证。行政听证的目的在于确保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遵循客观、公正、合理的原则,以防止行政专断,保护当事人的权益,并提高行政效能。

行政听证的定义

行政听证是指行政机关在实施抽象行政行为或影响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之前,应当举行公开会议,听取行政相对人的评价和意见,并对行政相对人提出的疑点和问题进行面对面的说明、解释和答复的一种行政程序法制度。

行政听证的核心内容

作为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内容,行政听证一般应包括以下要素:(1) 听证主持人:负责组织和主持听证会议,确保听证程序的公正性和公正性。(2) 当事人制度:明确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其在听证过程中的合法权益。(3) 听证范围:明确听证适用的行政行为范围,确保行政机关对相关事项进行听证。(4) 证据制度:确保听证过程中的证据收集、呈现和审查程序的合法性和公正性。(5) 案卷制度:建立行政听证案卷,记录听证过程和结果,作为行政决策的依据。(6) 代理人制度:明确代理人的资格和职责,保障当事人在听证过程中的合法代表权益。此外,具体的行政听证步骤应涵盖行政立法和行政执法的各个领域。通过行政听证这一行政程序法制度,行政机关能够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权益,确保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并提高行政效能。
延伸阅读
  1. 违法转包的定义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3. 鉴定程序的启动方式及程序
  4. 什么是众筹建房?
  5. 被告人对上级指定管辖的案件可否提出异议

行政监察热门知识

  1. 派出所偏袒他方应对策略
  2. 实验室管理制度
  3. 爷爷拘留孙子是否会影响政审结果?
  4. 中央纪委“7号文件”规定的双规条件
  5. 党内双规:程序、限制和权利
  6. 信访人权利在信访条例中的规定
  7. 纪检监察机关对调查对象采取的措施
行政监察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