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下)(2012年最新版)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 > 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法律知识

新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下)(2012年最新版)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10-18

 
125558
第十二章简易程序

第二百八十九条基层人民法院受理公诉案件后的程序

基层人民法院受理公诉案件后,应当进行审查。如果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法院在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人时,应当询问被告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的意见,并告知其适用简易程序的法律规定。如果被告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并同意适用简易程序,法院可以决定适用简易程序,并在开庭前通知人民检察院和辩护人。

不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形

不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形包括:

  1. 被告人是盲、聋、哑人;
  2. 被告人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3. 案件有重大社会影响;
  4. 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被告人不认罪或者对适用简易程序有异议;
  5. 辩护人作无罪辩护;
  6. 被告人认罪但经审查认为可能不构成犯罪;
  7. 不宜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其他情形。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被告人及其近亲属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开庭通知和庭审简化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三日前,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自诉人、被告人、辩护人,也可以通知其他诉讼参与人。庭审可以采用简便方式,但应当记录在案。

被告人的权利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被告人有辩护人的,应当通知其出庭。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应当当庭询问被告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的意见,告知被告人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法律规定,并确认被告人是否同意适用简易程序。

庭审的简化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庭审可以进行如下简化:

  1. 公诉人可以摘要宣读起诉书;
  2. 公诉人、辩护人、审判人员对被告人的讯问、发问可以简化或者省略;
  3. 对控辩双方无异议的证据,可以仅就证据的名称及所证明的事项作出说明;对控辩双方有异议,或者法庭认为有必要调查核实的证据,应当出示,并进行质证;
  4. 控辩双方对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证据没有异议的,法庭审理可以直接围绕罪名确定和量刑问题进行。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在判决宣告前应当听取被告人的最后陈述。

转为普通程序审理的情形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如果符合下列情形之一,应当转为普通程序审理:

  1. 被告人的行为可能不构成犯罪;
  2. 被告人可能不负刑事责任;
  3. 被告人当庭对起诉指控的犯罪事实予以否认;
  4. 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5. 不应当或者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其他情形。

转为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审理期限应当从决定转为普通程序之日起计算。

查封、扣押、冻结财物及其处理

一、查封、扣押、冻结财物的保管

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财物及其孳息的查封、扣押、冻结应当进行妥善保管,并制作清单,附卷备查。对人民检察院随案移送的被告人财物及其孳息,应当根据清单核查后妥善保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或者自行处理。

对查封不动产、车辆、船舶、航空器等财物,应当扣押其权利证书,并经拍照或者录像后原地封存。或者交给持有人、被告人的近亲属保管。同时,应当登记并详细记录财物的名称、型号、权属、地址等情况,并通知有关财物的登记、管理部门办理查封登记手续。

二、查封、扣押、冻结财物的处理

人民法院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应当依法进行处理。具体处理方式如下:

1. 查封财物的处理: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需要,决定对查封财物进行变价、变卖或者变相变卖。变价、变卖所得的款项,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处理。

2. 扣押财物的处理: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需要,决定对扣押财物进行变价、变卖或者变相变卖。变价、变卖所得的款项,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处理。

3. 冻结财物的处理: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需要,决定对冻结财物进行变价、变卖或者变相变卖。变价、变卖所得的款项,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处理。

对变价、变卖或者变相变卖所得的款项,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分配给相关权利人或者执行人。

三、财物处理的程序

人民法院对查封、扣押、冻结财物的处理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 提起申请:执行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起申请,说明处理财物的理由和依据。

2. 审查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对申请进行审查,核实申请人的资格和申请的合法性。

3. 公告通知:人民法院应当在指定的媒体上公告通知相关权利人,以便其行使权益。

4. 处理财物:人民法院根据案件需要,决定对财物进行变价、变卖或者变相变卖。

5. 分配款项:对变价、变卖或者变相变卖所得的款项,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分配,确保相关权利人的权益得到保护。

四、其他规定

人民法院在处理查封、扣押、冻结财物时,应当遵守法律规定,并保证程序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对于财物处理过程中出现的争议,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处理,并依法保护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扣押物品的登记与鉴定

根据相关规定,对于扣押的物品,应当进行登记并详细记录物品的各项信息,包括名称、型号、规格、数量、重量、质量、成色、纯度、颜色、新旧程度、缺损特征和来源等。对于扣押的货币、有价证券,还应当记录货币、有价证券的名称、数额、面额等信息,并将货币存入银行专门账户,同时登记银行存款凭证的名称和内容。对于扣押的文物、金银、珠宝、名贵字画等贵重物品以及违禁品,应当进行拍照,并及时进行鉴定。同时,根据相关规定,对扣押的物品应当及时进行估价。

冻结财产的登记与处理

对于冻结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应当进行登记并详细记录编号、种类、面值、张数、金额等信息。

被害人合法财产的返还

根据法律规定,对于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如果其权属明确,应当依法及时返还。在返还之前,需要进行拍照、鉴定和估价,并在案卷中注明返还的理由。同时,还需要将原物照片、清单和被害人的领取手续附卷备查。对于权属不明的财产,在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后,应当按比例返还被害人,但已获退赔的部分应予扣除。

审判期间财产的出卖与处理

在审判期间,如果权利人申请出卖被扣押、冻结的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并经人民法院审查认为不损害国家利益、被害人利益,不影响诉讼正常进行,以及扣押、冻结的汇票、本票、支票有效期即将届满的,可以在判决、裁定生效前依法出卖。所得价款由人民法院保管,并及时告知当事人或者其近亲属。

作为证据的实物的移送与鉴定

对于作为证据使用的实物,包括作为物证的货币、有价证券等,应当随案移送。在第一审判决、裁定宣告后,被告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抗诉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将上述证据移送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于不宜移送的实物,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查。对于大宗的、不便搬运的物品,查封、扣押机关应当随案移送查封、扣押清单,并附上原物照片和封存手续,注明存放地点等。对于易腐烂、霉变和不易保管的物品,查封、扣押机关在变卖处理后,应当随案移送原物照片、清单、变价处理的凭证。对于枪支弹药、剧毒物品、易燃易爆物品以及其他违禁品、危险物品,查封、扣押机关在根据相关规定处理后,应当随案移送原物照片和清单等。对于上述不宜移送的实物,如果需要鉴定和估价,还应当审查是否附有鉴定、估价意见。对于未移送的查封、扣押的货币、有价证券等,也应当审查是否附有原物照片、清单或者其他证明文件。

涉案财物的处理与返还

对于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应当在判决书中详细写明名称、金额、数量、存放地点及其处理方式等信息。如果涉案财物较多,不宜在判决主文中详细列明的,可以附上清单。对于未随案移送的涉案财物,应当在判决书中明确说明,并通知查封、扣押、冻结机关负责处理。

违法所得财物的返还与没收

经审查,对于确属违法所得或者依法应当追缴的其他涉案财物的,应当判决返还被害人,或者没收上缴国库,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判决返还被害人的涉案财物,应当通知被害人认领;无人认领的,应当公告通知;公告满三个月无人认领的,应当上缴国库;上缴国库后有人认领,经查证属实的,应当申请退库予以返还;原物已经拍卖、变卖的,应当返还价款。对于侵犯国有财产的案件,被害单位已经终止且没有权利义务继受人,或者损失已经被核销的,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应当上缴国库。

审判监督程序

申诉的受理与处理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提出申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审查处理。案外人认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侵害其合法权益,提出申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审查处理。申诉可以委托律师代为进行。

申诉材料的提交与审查

向人民法院申诉,应当提交申诉状、原一、二审判决书、裁定书等法律文书以及其他相关材料。申诉不符合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申诉人补充材料;申诉人拒不补充且无正当理由的,不予审查。

再审案件的审理与处理

再审案件的审理程序

对于依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重点审理申诉、抗诉和决定再审的理由。必要时,应当对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证据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

再审案件的处理结果

经过重新审理后,对于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维持原判决、裁定;对于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等方面有瑕疵的,应当纠正并维持原判决、裁定;对于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撤销原判决、裁定,并依法改判;对于在第二审程序审理的案件中,原判决、裁定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改判,也可以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刑事案件的事实查清和证据不足

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原判决或裁定存在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的情况,经审理事实已经查清的,应当根据查清的事实依法进行裁判。如果事实仍无法查清,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撤销原判决或裁定,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

更正被告人身份信息的裁定

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原判决或裁定认定被告人的姓名等身份信息有误,但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作出生效判决或裁定的人民法院可以通过裁定对有关信息予以更正。

再审改判宣告无罪的权利

根据法律规定,对再审改判宣告无罪并依法享有申请国家赔偿权利的当事人,人民法院宣判时,应当告知其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可以依法申请国家赔偿。

涉外刑事案件的审理和司法协助

涉外刑事案件的定义

根据本解释,涉外刑事案件是指以下情况:

  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外国人犯罪的或我国公民侵犯外国人合法权利的刑事案件;
  2. 我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符合刑法规定的情形;
  3. 外国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公民犯罪,符合刑法规定的情形;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承担国际条约义务范围内行使管辖权的案件,符合刑法规定的情形。

第一审涉外刑事案件的管辖

除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情况外,第一审涉外刑事案件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必要时,中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若干基层人民法院集中管辖第一审涉外刑事案件,也可以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理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涉外刑事案件。

涉外刑事案件中的国籍确认

外国人的国籍根据其入境时的有效证件确认;国籍不明的,根据公安机关或有关国家驻华使领馆出具的证明确认。如果无法查明国籍,将被视为无国籍人,并适用相关规定,在裁判文书中注明“国籍不明”。

外国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

在刑事诉讼中,外国籍当事人享有我国法律规定的诉讼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通报外事主管部门和外国驻华使领馆的事项

在涉外刑事案件审判期间,人民法院应当及时通报同级人民政府外事主管部门,并通知有关外国驻华使领馆以下事项:

  1. 对外国籍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包括外国籍当事人的姓名(包括译名)、性别、入境时间、护照或证件号码、采取的强制措施及法律依据、羁押地点等;
  2. 开庭的时间、地点、是否公开审理等事项;
  3. 宣判的时间、地点。

涉外刑事案件宣判后,应当及时将处理结果通报同级人民政府外事主管部门。

涉外刑事案件中的律师代理

外国籍被告人委托律师辩护,或者外国籍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自诉人委托律师代理诉讼的,应当委托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资格并依法取得执业证书的律师。

外国籍被告人在押的,其监护人、近亲属或国籍国驻华使领馆可以代为委托辩护人。被委托人应当提供与被告人关系的有效证明。

外国籍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法律援助机构为其指派律师提供辩护。

涉外刑事案件中的证据使用

涉外刑事案件中,人民法院应当审查来自境外的证据材料的来源、提供人、提供时间以及提取人、提取时间等。经审查,能够证明案件事实且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但有明确限制的除外。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提供来自境外的证据材料的,该证据材料应当经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并经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

执行程序

死刑的执行

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故意犯罪的,应当由罪犯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审判,所作的判决可以上诉、抗诉。认定构成故意犯罪的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应当层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或裁定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法律文书宣告或送达之日起计算。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依法应当减刑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减刑。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减为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刑期自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

执行死刑的程序

最高人民法院的执行死刑命令由高级人民法院交付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七日内执行。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故意犯罪,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的,由罪犯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执行。

第一审人民法院在接到执行死刑命令后、执行前,发现罪犯可能有其他犯罪、共同犯罪的其他犯罪嫌疑人到案、共同犯罪的其他罪犯被暂停或停止执行死刑、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其他重大立功表现、罪犯怀孕、判决或裁定可能有错误的情形时,应当暂停执行并层报最高人民法院。

涉外刑事案件的司法协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以及互惠原则,人民法院和外国法院可以相互请求刑事司法协助。请求和提供司法协助应当依照相关国际条约规定的途径进行,没有条约关系的,通过外交途径进行。

人民法院请求外国提供司法协助的,应当经高级人民法院审查后报最高人民法院审核同意。外国法院请求我国提供司法协助,属于人民法院职权范围的,经最高人民法院审核同意后转有关人民法院办理。

涉外刑事案件中的送达

人民法院通过外交途径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居住的当事人送达刑事诉讼文书,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包括根据双边领事条约规定的方式、通过外交途径、委托我国驻受送达人所在国的使领馆代为送达等。对中国籍当事人,可以委托我国驻受送达人所在国的使领馆代为送达。受送达人所在国法律允许的,可以采用邮寄、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送达。

最高人民法院对死刑执行的裁定

一、停止执行死刑的裁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审查,如果有可能影响罪犯定罪量刑的情况出现,应当裁定停止执行死刑。如果认为不会影响的情况,应当决定继续执行死刑。

根据第四百一十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在执行死刑命令签发后、执行前,如果发现可能影响罪犯定罪量刑的情况,应当立即裁定停止执行死刑,并将相关材料移交下级人民法院。

根据第四百二十条,下级人民法院接到最高人民法院停止执行死刑的裁定后,应当会同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停止执行死刑的原因,并及时将调查结果和意见层报最高人民法院审核。

根据第四百二十一条,对下级人民法院报送的停止执行死刑的调查结果和意见,由最高人民法院原作出核准死刑判决、裁定的合议庭负责审查,必要时,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

根据第四百二十二条,最高人民法院对停止执行死刑的案件,应当根据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一)如果确认罪犯怀孕,应当改判;

(二)如果确认罪犯有其他犯罪,依法应当追诉的,应当裁定不予核准死刑,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

(三)如果确认原判决、裁定有错误或者罪犯有重大立功表现,需要改判的,应当裁定不予核准死刑,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

(四)如果确认原判决、裁定没有错误,罪犯没有重大立功表现,或者重大立功表现不影响原判决、裁定执行的,应当裁定继续执行死刑,并由院长重新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

二、会见近亲属和监督执行死刑的程序

根据第四百二十三条,第一审人民法院在执行死刑前,应当告知罪犯有权会见其近亲属。如果罪犯申请会见并提供具体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近亲属。如果罪犯近亲属申请会见,人民法院应当准许,并及时安排会见。

根据第四百二十四条,第一审人民法院在执行死刑三日前,应当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

三、执行死刑的方法和程序

根据第四百二十五条,死刑可以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如果采用注射方法执行死刑,应当在指定的刑场或者羁押场所内执行。如果采用枪决、注射以外的其他方法执行死刑,应当事先层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根据第四百二十六条,执行死刑前,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对罪犯应当验明正身,讯问有无遗言、信札,并制作笔录,再交执行人员执行死刑。执行死刑应当公布,禁止游街示众或者其他有辱罪犯人格的行为。

根据第四百二十七条,执行死刑后,应当由法医验明罪犯确实死亡,在场书记员制作笔录。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执行死刑后十五日内将执行情况,包括罪犯被执行死刑前后的照片,上报最高人民法院。

四、财产刑和附带民事裁判的执行

根据第四百三十八条,财产刑和附带民事裁判由第一审人民法院负责裁判执行的机构执行。

根据第四百三十九条,罚金在判决规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无故不缴纳或者未足额缴纳的,人民法院应当强制缴纳。经强制缴纳仍不能全部缴纳的,在任何时候,包括主刑执行完毕后,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的,应当追缴。

根据第四百四十条,执行财产刑和附带民事裁判过程中,案外人对被执行财产提出权属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参照民事诉讼有关执行异议的规定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

五、减刑、假释案件的审理和撤销

根据第四百四十八条,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如果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没有故意犯罪,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后应当裁定减刑。如果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后又犯罪,应当依法减刑后对其所犯新罪另行审判。

根据第四百四十九条,对减刑、假释案件,应当根据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一)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的减刑,由罪犯服刑地的高级人民法院裁定;

(二)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假释,由罪犯服刑地的高级人民法院裁定;

(三)对被判处有期徒刑和被减为有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假释,由罪犯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裁定;

(四)对被判处拘役、管制的罪犯的减刑,由罪犯服刑地中级人民法院裁定。

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的减刑,应当根据情况,分别适用前款的有关规定。

根据第四百五十四条,人民法院作出减刑、假释裁定后,应当在七日内送达执行机关、同级人民检察院以及罪犯本人。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裁定不当,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书面纠正意见,人民法院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审理,并在一个月内作出裁定。

根据第四百五十五条,执行机关书面提请撤回减刑、假释建议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第四百五十七条:撤销缓刑、假释的程序

罪犯在缓刑、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被发现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应当撤销缓刑、假释的。撤销缓刑、假释的决定由审判新罪的人民法院做出,并书面通知原审人民法院和执行机关。

第四百五十八条:撤销缓刑、假释的情形

罪犯在缓刑、假释考验期限内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原作出缓刑、假释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执行机关的撤销缓刑、假释建议书后一个月内,作出撤销缓刑、假释的裁定:

(一)违反禁止令,情节严重的;

(二)无正当理由不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超过一个月的;

(三)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

(四)受到执行机关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五)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其他情形。

人民法院撤销缓刑、假释的裁定一经作出,立即生效。人民法院应当将撤销缓刑、假释裁定书送交罪犯居住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由其根据有关规定将罪犯交付执行。撤销缓刑、假释裁定书应当同时抄送罪犯居住地的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第二十章: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四百五十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第四百六十条:人民法院应当加强同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共青团、妇联、工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等团体的联系,推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人民陪审、情况调查、安置帮教等工作的开展,充分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

第四百六十一条: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善于做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的审判人员进行,并应当保持有关审判人员工作的相对稳定性。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人民陪审员,一般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热心教育、感化、挽救失足未成年人工作,并经过必要培训的共青团、妇联、工会、学校、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退休人员担任。

第四百六十二条: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可以设立独立建制的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尚不具备条件的,应当在刑事审判

延伸阅读
  1. 共同犯罪中的民事责任怎么处理
  2. 刑事自诉是否适用于盗窃罪?
  3. 如何起诉重婚罪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4. 失火罪司法解释及规定
  5. 刑事和解协议必须立即履行吗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开庭一年没判决怎么办
  2. 民事诉讼二审法官会换人吗
  3. 附条件不起诉后发现漏罪如何处理
  4. 合伙账目作假怎样起诉
  5. 新旧刑诉法对照
  6. 强制医疗是终身的吗
  7. 韩星自杀案延期,我国关于延期审理的规定是什么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