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暴力恐怖和宗教极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 > 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法律知识

办理暴力恐怖和宗教极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3-10-18

 
125486

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出台《关于办理暴力恐怖和宗教极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一、正确把握办理案件的基本原则

1. 坚持严格依法办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全面审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动机、主观目的、客观行为和危害后果,正确把握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一罪与数罪的界限。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及时、全面收集、固定证据。

2. 坚持宽严相济、区别对待,根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主观恶性大小、行为危害程度以及在案件中所起的作用等因素,切实做到区别对待。对首要分子、骨干成员、罪行重大者,以及曾因实施暴力恐怖、宗教极端违法犯罪活动受到行政、刑事处罚或者免予刑事处罚又实施暴力恐怖、宗教极端犯罪活动的,依法从重处罚。对具有自首、立功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依法从宽处罚。对情节较轻、危害不大、未造成严重后果,且认罪悔罪的初犯、偶犯,受裹胁蒙蔽参与犯罪、在犯罪中作用较小,以及其他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依法免予刑事处罚。

3. 坚持执行宗教、民族政策,严格区分宗教极端违法犯罪与正常宗教活动的区别,保护正常宗教活动,维护民族团结,严禁歧视信教群众和少数民族群众,严禁干涉公民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尊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格尊严、宗教信仰和民族习俗。

二、准确认定案件性质

1. 对发起、建立恐怖活动组织或者以从事恐怖活动为目的的训练营地,宣扬、散布、传播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思想,以及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等行为,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定罪处罚。

2. 对参加或者纠集他人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的,以参加恐怖组织罪定罪处罚。

3. 对宣扬、散布、传播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思想的行为,以煽动分裂国家罪定罪处罚。

4. 对明知是恐怖活动组织或者实施恐怖活动人员而为其提供经费、物资或者其他便利条件的,以资助恐怖活动罪定罪处罚。

5. 对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虚假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散布的行为,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定罪处罚。

6. 对以“异教徒”、“宗教叛徒”等为由,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7. 对传授暴力恐怖或者其他犯罪技能、经验的行为,以传授犯罪方法罪定罪处罚。

8. 对实施上述行为但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治安管理、宗教事务管理以及互联网、印刷、出版管理等法律、法规,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进行教育、训诫,责令停止活动。

三、明确认定标准

1. 对涉案宣传品的内容不作鉴定,由公安机关全面审查并逐一标注或者摘录,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需要对涉案宣传品出版、印刷、制作、发行的合法性进行鉴定的,由公安机关委托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出具鉴定意见。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全面审查作为证据使用的涉案宣传品的内容。

2. 对是否“明知”的认定,应当结合案件具体情况,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以行为人实施的客观行为为基础,结合其一贯表现、具体行为、程度、手段、事后态度,以及年龄、认知和受教育程度、所从事的职业等综合判断。对共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其他知情人供认、指证,行为人不承认其主观上“明知”,但又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应当认定为明知。

四、明确管辖原则

1. 对本意见规定的犯罪案件,一般由犯罪地公安机关管辖,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也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对案件管辖有争议的,可以由共同的上级公安机关指定管辖;情况特殊的,上级公安机关可以指定其他公安机关管辖。跨省、区、市以及涉外案件需要指定管辖的,由公安部指定管辖。

2. 上级公安机关指定下级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由侦查该案件的公安机关提请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需要移送审查起诉的,由侦查该案件的公安机关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3. 人民检察院对于审查起诉的案件,按照《刑事诉讼法》的管辖规定,认为应当由上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同级其他人民检察院起诉的,应当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检察院,同时通知移送审查起诉的公安机关。

延伸阅读
  1.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18号)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6.12.25法发[1995]23号)
  3.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4. 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解释
  5. 一、伤害案件现场处置程序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刑诉法中的结伙作案人数
  2. 多次作案的定义和相关规定
  3.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4. 民事案件国家司法救助案办案时效的法律规定
  5.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6. 累犯自首是否能取保候审
  7.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运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