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11-02
根据本案的证据材料,被告人曾XX具备自首的法定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情节。详细阐述被告人曾XX自首的事实和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本案的证据材料,被告人曾XX符合刑法第三十七条可以免予刑事处罚的情节。详细阐述被告人曾XX符合免予刑事处罚的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附则的定义,直接经济损失是指与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而造成的财产损毁、减少的实际价值。李XX获得的补偿款不是被告人曾XX滥用职权行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因此二者之间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1.评估对象错误:评估报告将评估对象定为别墅,而被告人批建的是私人住宅。李XX擅自将其改建为别墅的责任不应由被告人承担。
2.评估参照因素错误:评估报告中将土地所处位置定为旅游度假区来界定房屋价值,这是不正确的。应按照农用地上的房屋来参照评估。
3.评估价值依据的时间错误:评估价是以现在的市场价进行评估,不公平地将被告人一年前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失计算在内。
4.评估报告没有考虑到所建房屋没有土地使用权证,属于违章建筑的客观事实。
李XX在办理土地规划证和建筑施工许可证时没有土地证,这是他的过错之一。此外,窗口工作人员已经说明文件手续不全、不合格,但李XX仍然坚持办证。因此,被告人违规批建的行为和李XX申请办证的行为与造成的损失之间存在混合过错关系。根据《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李XX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1.滥用职权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指立案时已经造成的经济损失。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附则的明确定义,直接经济损失的认定应当依据行为当时及其后发生的客观法律事实。
2.被告人曾XX滥用职权造成的经济损失未达到滥用职权罪的立案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滥用职权罪的立案标准是造成公共财产或法人、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然而,本案立案时被告人曾XX滥用职权造成的经济损失只有******元,未达到滥用职权罪的立案标准,因此检察院没有立案侦查的法律依据。
3.起诉书中关于被告人曾XX在侦查期间退赔26万元的损失的指控与事实不符。事实是在县纪委的调查和反渎局提前介入调查之前,被告人曾XX已经退赔了26万元。因此,起诉书错误地将退赔行为发生在侦查期间,并对被告人曾XX不公正地做出了认定。
辩护人请求法院采纳辩护意见,充分考虑被告人曾XX的法定、酌定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情节,并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进行公正判决。
此致
XX人民法院
辩护人:XX律师事务所
王XX、刘XX律师
二OXX年X月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