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9-06
自诉案件的法理依据是国家将这类案件视为主要侵犯公民个人权利的案件,因此被害人被赋予了诉权。作为公民的一种权利,被害人可以选择行使这种诉权,也可以放弃。基于这种处分权,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也可以与被告自行和解或撤回自诉。但是,在行使这种处分权时,不能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
在公诉案件中,公诉人代表国家,以被告为追究对象,利用国家力量进行追诉,而且具有一定的强制处分权。被告人在法律形式上与公诉人处于平等地位,但其诉讼手段很难对等。自诉案件则不同,当事人双方地位平等,手段对等。一个突出表现是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而反诉适用自诉的规定。因此,在自诉案件中,原被告的诉讼地位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换的,这也是与公诉案件的重要区别。
鉴于国家和社会利益的重要性以及个别公民诉讼能力的有限性,国家机关,主要是检察机关援助自诉,是现代自诉制度的一项普遍性原则。这种援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当检察官认为原自诉案件涉及社会公众利益或被害人遇特殊情况难以维护个人合法权益时,该案件可以由其提起公诉或承担诉讼。在一些国家的法律中,检察院可以对原属于自诉案件的犯罪提起公诉。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对于重婚等自诉案件的被害人不能有效保护自己合法利益的,检察机关也可以根据人民群众、社会团体或有关单位的控告按公诉程序进行追诉,从而体现了对自诉的国家援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对于自诉案件,被害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依法先行拘留,对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逮捕。公安机关经过侦查,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案件,应当进行预审,对收集、调取的证据材料予以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