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3-12
当判决书丢失时,当事人可以携带身份证到审理案件的法院档案室进行查询和复印。复印的判决书需要加盖有关部门的印章,其效力与原件相同。
一旦判决书丢失,当事人需要使用该判决书时,可以亲自前往审理案件的法院档案室进行查询。法院档案室会保存该案件的所有卷宗材料,当事人可以要求复印判决书,并确保复印件上有与原件一致的印章。
在一审刑事案件宣判后,判决书送达当事人的第二日起,为上诉期的十日内。在上诉期内,一审判决书的效力处于待定状态。如果在上诉期内没有上诉或者抗诉情况发生,那么在上诉期满后的第一天,判决书将生效。如果上诉期的最后一天是节假日,那么节假日后的第一天将被视为上诉期满的日期。简而言之,通常情况下,从判决书送达之日的第二天开始数,至第十天为上诉期,第十一天为判决书生效的日期。如果第十天是节假日,那么节假日后的第一天将成为第十天,判决书将在此之后生效。在上诉期内,如果当事人上诉或者检察机关抗诉,一审判决书的效力将一直处于待定状态。
在经过二审后,如果二审裁定维持原判决,那么该二审裁定书将成为终审裁定,并在送达后立即生效。一审判决书的效力将从待定状态转为生效状态,此时一审判决生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相关法律规定,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天开始计算。
二审的判决、裁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都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法院根据法定程序,利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执行文书的规定,强制民事义务人履行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障权利人的权益得以实现。执行文书包括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书、裁定书以及法院应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一旦确定,义务人应主动履行。如果拒不履行,权利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执行的权利人被称为申请人,被指定履行义务的人被称为被申请人,也称为被执行人。
有执行权的国家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海关、税务机关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强制执行的规定,各级人民法院设立执行组织,负责执行本法院对第一审民事案件所作的判决和裁定,原则上也负责执行二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其他法律文书由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执行。在采取重大执行措施时,应有司法警察参与。
如果被申请执行的财产或者被申请人在外地,而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执行员又无法前往执行,可以委托当地人民法院代为执行。受托的人民法院应在收到委托函件后的15日内开始执行,并且不得拒绝。执行完毕后,应及时向委托人民法院回复执行结果。如果在30日内未能完成执行,也应向委托人民法院报告执行情况。如果受托的人民法院在收到委托函件后的15日内未执行,委托人民法院可以请求受托人民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指令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