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刑事案件能否和解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4-30
刑事案件和解制度是一项对犯罪嫌疑人的救济措施,刑事犯罪嫌疑人与受害者或者其家属达成和解协议的,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属于可以酌情减轻或者从轻处罚,那么重大刑事案件能否和解?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
重大刑事案件的和解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77条的规定,以下列公诉案件为例,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真诚悔罪,并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且被害人自愿和解,双方当事人可以进行和解:(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适用和解程序的执行标准
根据该规定,公诉案件当事人和解程序适用的执行标准如下:1、犯罪性质原则上,犯罪性质恶劣、社会危害严重的公诉案件不宜适用和解方式处理。严重暴力犯罪行为人极少会自愿认罪,用和解来换取刑罚的减轻无疑会严重损害公共利益。尽管恢复性司法模式已经开始实践,但惩罚性司法模式仍然是惩罚犯罪分子的主要方式。惩罚功能是刑事法律的重要功能,对于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必须施以刑罚,不能用和解替代司法程序,以防止犯罪分子逃脱法律制裁。2、明确区分公私案件对于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妨害公务罪等侵害国家及国家工作人员的犯罪,以及公职人员的职务犯罪案件,由于侵害的是公众和国家的利益,且公权具有不可让渡性,这类犯罪不适用和解程序解决。虽然渎职犯罪属于过失犯罪,刑期也可能不超过七年有期徒刑,但由于其侵害客体的特殊性,因此不能适用和解方式解决。3、严格排除“恶意”行为五年内曾经故意犯罪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主观恶性较大且改过态度不坚决,对其适用刑事和解既与和解程序的初衷相悖,又有放纵犯罪之嫌。因此,我认为第277条对刑事和解范围的界定是合理的。
刑事案件和解的适用范围
未成年人的轻微刑事案件可适用刑事和解
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给予特殊、优先的保护是各国法律都遵循的原则。根据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和1990年联合国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的《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予以优先保护是一种首要考虑。因此,对于未成年人的轻微刑事案件适用刑事和解是非常必要的。
七十岁以上老年人的轻微刑事案件可适用刑事和解
根据我国新修订的刑法第十七条,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过失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这一规定体现了文明和人道主义的精神。从现实情况来看,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的人身危险性已大大降低。因此,对于七十岁以上老年人的轻微刑事案件,也可以考虑适用刑事和解。
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案件不可适用刑事和解
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案件不能适用刑事和解制度。一方面,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特殊性使其必须对国家的委托忠诚和诚信,不可违背国家授予其权力的宗旨。另一方面,职务犯罪案件侵犯的是公共法益。刑事和解强调犯罪嫌疑人通过自身努力获得被害人的谅解,以免于起诉、逮捕和审判。然而,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案件中,被害人即社会公益和国家,并无特定的授权主体和委托人,因此,刑事和解无法进行操作。此外,如果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案件放任刑事和解,将严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因此,我们认为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案件中不宜实行刑事和解制度。
熟人之间的案件可适用刑事和解
法律已经明确规定对熟人之间的某些案件要予以从轻、减轻处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对于偷拿自己家的财物或近亲属的财物,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对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处罚时也应与社会上作案的有所区别。按照这一精神,对于熟人之间的案件适用刑事和解是合理的。在这些案件中,熟人之间常常受到伦理、道德、情义等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调整下,可以尽量减少或不用刑罚来控制、预防犯罪,这种社会效果有时甚至比用刑罚换来的社会效果更好。